《昭君曲》
时间: 2025-01-01 12:04: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昭君曲
汉宫深锁千蛾眉,
妒宠争妍君不知。
昭君自恃色殊众,
画师忍为黄金欺。
当时望幸君不顾,
泪湿花枝怨无主。
一朝按图聘绝域,
慷慨尊前为君去。
萧萧车骑如流水,
惨澹风沙千万里。
昔年公主嫁乌孙,
妾身况是良家子。
自嗟薄命无归路,
弱质安能事强主。
可怜宫锦换氊裘,
忍变故音作新语。
马上琵琶送将远,
行路闻之亦凄断。
寄书空怀雁南飞,
只有怨歌传入汉。
汉家失计何所获,
羽林射士空头白。
白璧骏马无时无,
倾国倾城难再得。
白话文翻译
汉宫深锁,千娇百媚的女子们在此争宠,只有君王对此毫不知情。昭君自信自己美貌出众,竟让画师以黄金为贿,忍心将她的真实面貌涂抹成别的样子。当时她本应受到宠爱,却被忽视,泪湿花枝,仿佛在怨恨没有主人的孤独。转眼间,她依照地图被聘到遥远的地方,慷慨地在君王面前离去。车马声萧萧,像流水般奔涌,风沙惨淡,横亘千万里。昔日的公主嫁给了乌孙,自己本是良家子女。她叹息命薄,归路无望,柔弱的身躯又怎能侍奉强大的主子?可怜的是,宫中华丽的锦衣换成了氊裘,忍不住改变故音,作出新的言语。马上琵琶送别的时刻,行路之人听之也感到凄凉。寄书空怀,雁南飞,只有怨歌能传入汉朝。汉朝失策又能得到什么呢?羽林军士却只剩下空洞的白骨。白璧骏马无时无刻,倾国的美人、倾城的风华再难得。
注释
- 蛾眉:形容女子的眉形,像蛾子一样细长,常用来称赞女子的美丽。
- 妒宠:指对宠爱地位的嫉妒。
- 自恃色殊众:自以为自己美丽出众。
- 黄金欺:用黄金贿赂画师以改变形象。
- 泪湿花枝:形象地描述因失望而流泪湿润了花枝。
- 按图聘绝域:依照图纸将她聘送到遥远的地方。
- 氊裘:用毛皮制成的外套,象征身份的降低。
- 琵琶送将远:在马上演奏琵琶,象征送别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宽,字道平,号山人,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深受当时文人喜爱,作品多为抒情诗,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女性命运为主题。
创作背景:这首诗描写的是王昭君出塞的故事,表达了对她命运的同情。王昭君因妒忌而被遗忘,最后被迫嫁给匈奴王,诗中反映了她的悲惨遭遇和对故国的思念。诗人通过昭君的故事,探讨了女性在权力和情感之间的无奈。
诗歌鉴赏
《昭君曲》通过王昭君的悲剧故事,生动地刻画了古代女性在政治婚姻中所遭受的苦痛。诗中描绘的汉宫深锁、妒宠争妍,展现了后宫女子之间的复杂关系,昭君虽美,却因嫉妒而被忽视,正是对古代女性命运的真实写照。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昭君的内心矛盾与无奈,她自信自己的美丽,却不得不忍受画师的欺骗,失去真实的自我。
在诗的后半部分,昭君被迫远嫁,长途跋涉,诗中“萧萧车骑如流水,惨澹风沙千万里”描绘了她离别的凄凉和无奈。无论是“可怜宫锦换氊裘”,还是“寄书空怀雁南飞”,都在表达她对故国的思念与对命运的叹息。诗人通过琵琶的送别,传递出一种深深的哀愁与无奈,行路者听闻之音,也不禁感到凄断。
整首诗采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古代女性在权力游戏中的脆弱与悲剧,令人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汉宫深锁千蛾眉:描绘了宫中美丽女子众多,然而她们都被锁在深宫之中,失去了自由。
- 妒宠争妍君不知:王昭君因美貌被妒忌,却被君王忽视,表现出权力中心的冷漠。
- 昭君自恃色殊众:昭君自信自己的美丽,但最终却因画师的贿赂失去本色。
- 画师忍为黄金欺:画师为金钱而出卖昭君,讽刺了人性的贪婪。
- 当时望幸君不顾:她的美丽未能赢得君王的宠爱,感到无比失落。
- 泪湿花枝怨无主:泪水湿润了花枝,象征她的孤独与无助。
- 一朝按图聘绝域:昭君被派往遥远的地方,象征命运的无情。
- 慷慨尊前为君去:尽管心中怨恨,仍然慷慨地为国赴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泪湿花枝”比喻她的悲伤。
- 拟人:“行路闻之亦凄断”赋予了行路人感情,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王昭君的故事,展现了古代女性在权力与情感间的挣扎,表现了对女性命运的同情与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发人深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汉宫:象征着权力与奢华,但也是压迫与无奈的代名词。
- 蛾眉:象征美丽,反映了女性的价值观。
- 琵琶:象征送别的乐器,传递情感的媒介。
- 南飞的雁:象征思乡与归属感的缺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妒宠争妍”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爱情
- B. 嫉妒
- C. 忍耐
- D. 无奈
-
填空题:昭君被聘送到(____)的远方。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行路闻之亦凄断”,是指行路的人在听到琵琶声时感到悲伤。(对/错)
答案
- B. 嫉妒
- 乌孙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头吟》:李白描写了对爱情的思念与无奈,与《昭君曲》的主题相似。
- 《离骚》:屈原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也在某种程度上呼应了昭君的遭遇。
诗词对比
-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与王昭君:两者都展现了因美貌与才情而受到的挫折,体现了古代女性的悲剧命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昭君与古代女性命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