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秦娥
作者: 杨无咎 〔宋代〕
情难足。不堪黄帽催行速。
催行速。扁舟一叶,别愁千斛。
津亭送客惊相嘱。
举杯欲唱眉先蹙。
眉先蹙。背人掩面,不能终曲。
白话文翻译:
情感总是难以满足,无法忍受黄帽的催促匆忙离去。
催促离去的心情,如同一只小舟在水面漂浮,带走千般愁苦。
在渡口送别朋友,惊慌地相互叮嘱。
举杯想要唱歌,却先被忧愁皱起了眉头。
眉头皱起,背过身去掩面,无法唱完这首曲子。
注释:
- 黄帽:指的是送客的船工,黄帽是船工的标志,象征着离别的催促。
- 扁舟一叶:形容小舟像一片叶子一样轻盈,暗喻离别的无奈。
- 津亭:指渡口的亭子,送别的地方。
- 千斛:用来形容愁苦的沉重,有千斤之重的感觉。
- 眉先蹙:意思是忧愁使得眉头先皱起,表现出情感上的挣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无咎,宋代诗人,生活于南宋时期。他的诗歌风格清新、细腻,常常表达对人生、爱情的感慨与思考。其作品多以抒情见长,文字简练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忆秦娥》是杨无咎在送别友人时所作,表现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以及内心的愁苦。社会动荡的背景下,友情与离别的主题更加显得珍贵且沉重。
诗歌鉴赏:
《忆秦娥》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成功地捕捉了离别时那份复杂的情绪。诗中通过“黄帽催行速”的意象,展现了离别的急迫与无奈,正如现代人在生活中常常感受到的时间的紧迫感。而“扁舟一叶,别愁千斛”则通过形象的比喻,传达了离别带来的愁苦是如此沉重,仿佛一只小舟承载着千斤的忧愁,令人感到无比压抑。
在送别的场景中,诗人通过“津亭送客惊相嘱”的描写,体现了朋友之间的关切与不舍。举杯欲唱的瞬间,却因情感的深沉而让眉头先皱,这种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表现了人在离别时的复杂心理。最后,背人掩面的细腻描写,巧妙地表现了无法自已的情感,令人心生共鸣。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十分讲究,通过自然景物与人事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哀伤的气氛,使得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离别的痛楚与深情。而其简练的语言与深刻的情感,使得《忆秦娥》成为传世之作,历久弥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情难足:表达了情感的不足与渴望。
- 不堪黄帽催行速:无法忍受离别的催促。
- 扁舟一叶,别愁千斛:小舟轻盈,但带走的愁苦却十分沉重。
- 津亭送客惊相嘱:在渡口送别时,朋友间的担忧与叮嘱。
- 举杯欲唱眉先蹙:想要唱歌却因愁苦而皱眉。
- 背人掩面,不能终曲:最后因无法控制情绪,掩面而泣,无法唱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小舟比作一片叶子,形象地表现出轻盈与无奈。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比,如“催行速”与“别愁千斛”,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的主题展开,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与对离别的无奈,具有深刻的情感内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帽:象征离别的催促。
- 扁舟:轻盈与无奈的结合,象征着离别的情感。
- 津亭:送别的场景,体现了离别的氛围。
- 杯酒:象征着友情与告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忆秦娥》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杨无咎
- C. 杜甫
-
诗中“黄帽”象征什么?
- A. 朋友
- B. 船工
- C. 离别的催促
-
诗中提到的“扁舟”象征着什么?
- A. 轻松
- B. 无奈的离别
- C. 美好的回忆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中也有离别之情,但更侧重于对往事的追忆。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则表现出对草木生长与离别的哲理思考,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杨无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