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泰陵
作者: 李梦阳 〔明代〕
昔临围西内,悲风入紫冥。
今来松柏望,夕日泰陵青。
殿起云烟入,龙游剑玺扃。
万国今多难,孤臣涕倍零。
白话文翻译:
昔日我曾在围墙之内,悲风吹入紫色的天幕。
如今我来到松柏树下,傍晚的阳光照耀着泰陵的青翠。
殿宇云烟缭绕,龙游的剑和玺印犹如闭锁。
如今万国多有困境,孤独的臣子眼泪更加流淌。
注释:
字词注释:
- 昔:以前,昔日。
- 临围:靠近围墙,这里指皇宫。
- 紫冥:紫色的天,通常指天庭或神秘的境界。
- 松柏:象征长寿和坚韧的树木。
- 泰陵:指明朝皇帝的陵墓。
- 殿:这里指皇宫的殿宇。
- 龙游:龙游指皇权,剑玺指皇帝的权力象征。
- 万国:指众多国家。
- 孤臣:指孤独的臣子,感慨自己失去权力后的孤立。
典故解析:
- 泰陵:特指明朝皇帝的陵寝,象征着皇权的消逝。
- 龙游剑玺:龙常作为皇权的象征,剑和玺印是皇帝的权力象征,表达对权力的失落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梦阳(1473年-1540年),明代诗人,字梦阳,号懋庵,山西人。李梦阳以其豪放激昂的诗风著称,常通过诗歌表达对时局的关心和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明代,正值国势逐渐衰弱的时期,诗人感受到国家的动荡和个人的孤独,借望泰陵之景表达对过去辉煌的怀念与对未来的忧虑。
诗歌鉴赏:
《望泰陵》是李梦阳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个人情感的抒发。全诗通过描绘泰陵的景象,反映出诗人对过去盛世的追忆与对当前局势的感慨。开篇“昔临围西内”中的“悲风”渗透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暗示着诗人对昔日辉煌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接着“今来松柏望”则将视线转向当下,夕阳照耀下的松柏树,象征着坚韧与长久,诗人虽感到孤独,但仍对历史有深刻的思考。
在诗的后半部分,李梦阳通过“殿起云烟入,龙游剑玺扃”展现了皇权的虚幻与无常,云烟缭绕暗示着权力的消逝与历史的变迁。最后以“万国今多难,孤臣涕倍零”作结,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困境的忧心与自身孤独的感受,情感愈发沉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临围西内:回忆过去在皇宫中的时光,感受到悲凉的风。
- 悲风入紫冥:悲伤的风吹入深邃的天空,隐喻内心的忧伤。
- 今来松柏望:如今来到松柏树下,寓意长青的希望与坚韧。
- 夕日泰陵青:夕阳下,泰陵显得青翠,给人以怀旧的感觉。
- 殿起云烟入:宫殿升起云烟,寓意权力的消失。
- 龙游剑玺扃:龙游与权力的象征,剑和玺印的闭锁暗示着权利的失落。
- 万国今多难:如今国家多有困境,暗示当时的局势不佳。
- 孤臣涕倍零:孤独的臣子流泪,表达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云烟与权力的消逝相联系,表现出对历史的感慨。
- 拟人:将“悲风”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殿起云烟入,龙游剑玺扃”体现了对仗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泰陵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怀念、对现实困境的忧虑和对历史沧桑的感叹,透露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柏:象征长寿与坚韧,代表着对历史的坚守。
- 夕日: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辉煌的消逝。
- 殿宇:象征权力与尊荣,反映出对过去的追忆。
- 龙:象征皇权,寄托着诗人对国家的无奈与忧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泰陵”指的是哪个朝代的皇帝陵墓?
- A. 唐朝
- B. 明朝
- C. 清朝
-
诗中“悲风入紫冥”中“紫冥”指的是什么?
- A. 深邃的天空
- B. 紫色的山脉
- C. 皇宫的围墙
-
“孤臣涕倍零”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忧伤
- B. 喜悦
- C. 愤怒
答案:
- B. 明朝
- A. 深邃的天空
- A. 忧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 王维的《送别》
诗词对比: 李梦阳的《望泰陵》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均通过历史的视角反思个人与国家的命运。前者更侧重于对皇权的思考与个人的孤独感,而后者则更多表达对历史的感慨与怀旧。两者都蕴含深厚的历史感与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李梦阳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语言艺术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