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湖光亭》
时间: 2025-01-06 12:25: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湖光亭
雪尽尘消径露沙,
公家池馆似山家。
翠痕满地初生草,
红气通林夫放花。
匝岸平波清照雁,
压城危榭斗回鸦。
自惭白首犹圭组,此地年年常物华。
白话文翻译:
雪融尽了,尘土消散,路边露出沙子;
公家的池塘楼阁,宛如山中的人家。
翠绿的痕迹满地,初生的青草冒出来;
红色的气息透过林间,花儿正盛开。
湖岸边波平如镜,清晰映照着大雁;
城中高楼危榭,鸦雀在空中争斗。
我自惭白发苍苍,却在此地年年见物华。
注释:
- 尘消:尘土消散,指春天来临时,冬季的尘土和污垢已被清除。
- 公家池馆:指政府或公共场所的池塘和建筑。
- 翠痕:指绿草的踪迹,寓意春天的生机。
- 红气:指花开的气息。
- 匝岸:围绕湖岸,形容湖面开阔。
- 平波:湖面平静的波纹。
- 压城危榭:形容城中高楼大厦的巍峨。
- 白首犹圭组:自感年老,但此地景色依然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维(约1070年-1200年),字子明,号静斋,南宋诗人,擅长山水诗,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内心情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登湖光亭》是在春天的时节,作者登上湖光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复苏,借此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登湖光亭》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诗人在描写景色的同时,内心却有着对岁月流逝的惋惜。开篇“雪尽尘消径露沙”,一幅春天的画面展现在读者眼前,雪融水清,万物复苏。接着,诗人描绘了公家池馆的景象,这里仿佛是一个世外桃源,令人向往。
诗中“翠痕满地初生草,红气通林夫放花”,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绚丽,草木生发,花儿盛开,象征着生命的力量与希望。然而,最后两句“自惭白首犹圭组,此地年年常物华”,则流露出诗人的无奈与感慨,尽管周围的景色年年如新,自己却已白发苍苍,无法再年轻。
整首诗通过清晰的意象与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短暂,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雪尽尘消径露沙:春天来临,雪融化,尘土消散,露出沙石,展现出一幅清新的自然景象。
- 公家池馆似山家:公家的池塘和楼阁,似乎与山中的人家一样宁静自然,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 翠痕满地初生草:草木开始生长,满地都是绿色的痕迹,象征着生命的复苏。
- 红气通林夫放花:红色的花朵在林间盛开,散发出浓郁的春天气息,描绘出春天的生机。
- 匝岸平波清照雁:湖岸边波光粼粼,清晰地映照出飞过的大雁,展现出湖面的宁静。
- 压城危榭斗回鸦:城中的高楼大厦,鸦鸟在空中争斗,形象地表现出人间的繁华与喧嚣。
- 自惭白首犹圭组:诗人自感年老,感叹自己的衰老与无奈。
- 此地年年常物华:尽管自己衰老,这里的美景却每年依旧,如同永恒的自然。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公家池馆似山家”,将池馆比作山家,突显自然的宁静。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形成和谐的韵律感。
- 拟人:如“红气通林”,赋予花朵以生命和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赞美,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对生命的思考与哲理,体现了自然与人心之间的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象征着冬天和冷清,转瞬即逝。
- 草:春天生机的象征,代表着生命的复苏。
- 花:象征着美丽与希望,体现了春天的繁荣。
- 雁:代表着迁徙与自由,象征着季节的变换。
- 白首:象征衰老,带有时间流逝的意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雪尽尘消”描绘了什么样的自然景象? A. 夏天的炎热
B. 春天的清新
C. 冬天的寒冷 -
“自惭白首犹圭组”中的“白首”指的是什么? A. 年轻
B. 衰老
C. 美丽 -
诗中描绘的公家池馆像什么? A. 城市
B. 山家
C. 海边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更强调战争带来的破坏与无奈。
- 《春江花月夜》:通过江春夜景的描写,体现了自然之美与人心的思索,两者之间有相似的主题与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