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霏微池上来,萧散竹间度。
稍远树头花,颇沉波面絮。
狂收游骑迹,喜动田翁语。
对酒岂不佳,幽寂自成趣。
白话文翻译:
细雨轻轻洒落在池塘上,微风穿过稀疏的竹林。
远处树梢的花朵,在水面上轻轻漂浮。
狂风卷走了游骑的踪迹,田间的农夫也在兴奋地交谈。
对着酒杯,难道不是一种美好吗?在这幽静的环境中,自有一番乐趣。
注释:
- 霏微:细小而轻微的雨。
- 萧散:形容竹林间的空旷和清幽。
- 颇沉:颇有些沉重,形容水面上漂浮的花瓣。
- 狂收:猛烈地收集,形容风的强劲。
- 田翁:指田间的老人,代表农民。
- 对酒:饮酒,通常用来表达一种闲情雅致。
典故解析:
诗中未明显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其描写的自然和生活场景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体现了“隐逸”文化的影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维(生卒年不详),字子华,号白水,北宋时期的诗人,性情洒脱,常以自然为题,作品多描绘山水田园的静谧与美好,情感细腻,语言清新。
创作背景:
《董家园对雨》创作于韩维隐居时,反映了他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在雨中独自饮酒时的悠然自得,是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作品。
诗歌鉴赏:
这首《董家园对雨》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的自然风光,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悠然。首联“霏微池上来,萧散竹间度”用轻柔的语言描绘了细雨洒落在池面,竹林间的微风,给人一种轻盈、清新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稍远树头花,颇沉波面絮”将视线转向远处的花朵,似乎在表达雨水浸润后的生机与柔美。三四句则转向田园生活,描绘了因雨而兴奋的农夫,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生动而富有情趣。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层递进,从细雨到花瓣,再到田间的生活,形成了一种完整的自然链条。最后一句“对酒岂不佳,幽寂自成趣”更是将主题升华,诗人在雨中独酌,体会到一种难以言喻的美好与乐趣,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内心的满足。诗中的情感既有对自然的欣赏,也有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霏微池上来:描写细雨轻轻洒落在池面,给人一种静谧的氛围。
- 萧散竹间度:竹林间的微风穿过,增强了自然的幽静感。
- 稍远树头花:远处的花朵在雨中摇曳,增添了景致的动感。
- 颇沉波面絮:水面上漂浮的花瓣,展现了雨后生机。
- 狂收游骑迹:狂风吹走了游骑的踪迹,表现了自然的力量。
- 喜动田翁语:田间农夫因雨而兴奋,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对酒岂不佳:诗人饮酒,表达一种闲适的心情。
- 幽寂自成趣:在这幽静的环境中,自然产生了一种趣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细雨比作轻纱,营造出一种轻柔的氛围。
- 拟人:赋予自然元素以情感,如“田翁语”体现出人们的欢快心情。
- 对仗:诗中有许多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致入微的自然描写,以及与田园生活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感悟。表达了一种隐逸的生活理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细雨:象征着细腻与温柔,代表生活中微小而美好的事物。
- 竹林:隐喻清幽、安静的环境,代表诗人追求的精神境界。
- 花朵:象征生命的美丽与丰盈,雨后花朵的生机象征着希望。
- 酒:象征着闲适与享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霏微”指的是什么? A. 大雨
B. 细雨
C. 暴风
D. 干旱 -
诗中“田翁”指的是: A. 老人
B. 农民
C. 诗人
D. 游客 -
对于诗中描绘的环境,诗人是如何表现其情感的? A. 忧伤
B. 激动
C. 悠闲
D. 恐惧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 杜甫
- 《渔舟唱晚》 - 王勃
诗词对比:
杜甫的《春夜喜雨》与韩维的《董家园对雨》都描绘了雨的景象,但杜甫更强调雨对春天生机的滋养,而韩维则注重雨后的田园生活宁静与美好。两首诗在意境上虽有不同,但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研究》
- 相关论文与研究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