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景 其二 夏雨生众绿》
时间: 2025-01-07 22:19: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无人嫌夏雨,众木共欣荣。
已办黄梅熟,还将绿叶生。
送春无物色,尽日是檐声。
处处桑麻长,阴阴桃李成。
风翻蒲水白,烟共草天平。
山色沈冥久,朝来两黛横。
白话文翻译:
无人会嫌弃夏天的雨水,树木在雨中共同欣欣向荣。
黄梅已经成熟,还有绿叶在不断生长。
送走春天没有留下什么色彩,整日只听到檐下的雨声。
到处桑树和麻田都在茁壮成长,桃树和李树在阴影中结果。
微风拂动,水面波光粼粼,烟雾与草地连成一片。
山色沉沉,长久以来都是这样,今晨又看见两条黛色的山峰横亘在前。
注释:
- 无人:没有人。
- 黄梅:指的是梅子的一种,黄梅为成熟的梅子。
- 送春无物色:春天离去时没有什么颜色留存。
- 檐声:指屋檐滴水的声音。
- 桑麻:桑树和麻,都是农作物,象征丰收。
- 风翻蒲水:风吹动水面,水面泛起白色波纹。
- 烟共草天平:形容烟雾与草地在空中融合,显得平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辰翁(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性格豪放,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运用生动的意象表现乡村的宁静与美好。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夏季,表现了夏雨后的生机与繁荣,反映了农村的丰收景象。诗中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们的生活,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乡村生活的赞美。
诗歌鉴赏:
《夏景 其二 夏雨生众绿》通过描绘夏雨后的自然景色,展现了雨水对万物生长的滋润作用。诗人以“无人嫌夏雨”开篇,直接表明了对夏雨的欣赏,强调了自然界的和谐美。接着,他以“众木共欣荣”描述雨后树木欣欣向荣的景象,生动地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已办黄梅熟,还将绿叶生”一句,既展现了丰收的喜悦,又暗示了生命的延续。黄梅的成熟象征着农作物的丰收,而绿叶的生长则代表着新的生命的诞生。通过对比,诗人传达出自然界的循环与和谐。
“送春无物色,尽日是檐声”则通过细腻的描写,给人一种静谧的感受。在夏雨的陪伴下,春天的色彩渐渐消逝,只留下雨声在耳畔回响,给人一种淡淡的惆怅与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观察到的四季更替与生命的轮回。诗中充分利用了形象生动的意象和音韵和谐的句式,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无人嫌夏雨,众木共欣荣:表现夏雨的滋润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传达出一种和谐的自然关系。
- 已办黄梅熟,还将绿叶生:黄梅的成熟象征着丰收,而绿叶的生长则暗示着生命的延续与勃发。
- 送春无物色,尽日是檐声:春天的离去让人感到遗憾,雨声在檐下不断回响,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处处桑麻长,阴阴桃李成:描绘了农村的丰收景象,象征着希望与繁荣。
- 风翻蒲水白,烟共草天平:形象地表现出风吹水面波动的情景,展示出自然的灵动与和谐。
- 山色沈冥久,朝来两黛横:山色沉沉,给人一种静谧的美感,强调了自然的平和与永恒。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比作生机勃勃的生命,赋予自然以情感。
- 拟人:通过“无人嫌夏雨”表现人对自然的态度,使自然更具人性化。
- 对仗:诗中使用对仗句式,使全诗在音韵上更具和谐美感。
主题思想:
全诗主题围绕夏季的自然景色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夏雨的欣赏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意象分析:
- 夏雨:象征着生机与繁荣,是万物生长的源泉。
- 黄梅:代表丰收与成熟,寓意着希望与幸福。
- 桑麻:象征农田的丰收,反映了农村的富饶。
- 山色:传达出一种宁静和持久的美感,象征自然的永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水果是哪种? A. 苹果
B. 黄梅
C. 樱桃
D. 葡萄 -
填空题: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现了对__的热爱和对乡村生活的赞美。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处处桑麻长”表现了农村的萧条。(对/错)
答案:
- B
- 自然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杜甫
- 《山中杂诗》 王维
诗词对比:
- 对比刘辰翁的《夏景 其二 夏雨生众绿》和杜甫的《春夜喜雨》,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刘辰翁更多的是表现夏季的生机,而杜甫则强调春雨带来的生机与希望。两者都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