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念奴娇》
时间: 2025-01-06 09:43: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酹江月/念奴娇》
城中十万,有何人和我乌乌鸣瑟。对影姮娥成三处,谁料尊中无月。翦纸吹成,长梯摘取,儿戏那堪惜。洞庭夜白,一声聊破空阔。休说二十四桥,便一分无赖,有谁谁识。一枕秋衾南北梦,好好娟娟成雪。旧日少游,锦袍玉笛,醉卧藤阴石。萧然今夕,无鱼无酒无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孤独与怀旧。诗人感叹在这十万人的城市中,却无人能与他共鸣,只有孤独的瑟声在空中回荡。对着月影,他思念嫦娥,却发现酒杯中没有月光。即使他用纸做成的长梯想要摘月,也只是儿戏,难以珍惜。洞庭湖的夜色如此皎洁,唯有一声叹息打破了这片空阔。不要提二十四桥的美景,就算一分都没剩,谁又能知晓呢?一枕秋天的被褥中,梦游南北,唯有那皎洁的雪花。往昔的游乐时光,身穿锦袍,手持玉笛,醉卧在藤阴石下。如今的夜晚,却是无鱼无酒,无人作伴,倍感萧条。
注释
- 乌乌鸣瑟:形容瑟声低沉,孤独的感觉。
- 姮娥:嫦娥,月宫中的仙女,象征着美丽与孤独。
- 尊中无月:酒杯中没有月光,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却无法得到。
- 洞庭夜白:指洞庭湖的夜晚清澈明亮。
- 二十四桥:典故出自扬州的二十四桥,象征美丽的风景。
- 秋衾:秋天的被子,象征着冷清与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辰翁是宋代的诗人,其作品多以婉约细腻著称。他的诗歌常常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颇具哲理性。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诗人生活的某个孤独时刻,表达了对过去欢乐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孤独的无奈与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酹江月》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情感深深吸引了读者。诗人在繁华的城市中感受到的孤独感,表现出一种深刻的无奈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开头的“城中十万”不仅描绘了城市的喧嚣,也映衬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仿佛在茫茫人海中,找不到一个可以倾诉的人。
“对影姮娥成三处”一句,蕴含了诗人对嫦娥的思念,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团圆与美好,而“谁料尊中无月”则揭示了现实的残酷,诗人在美酒中找不到那份理想的月光。
诗的后半部分从怀旧转向现实,描绘了一种萧条的景象,“无鱼无酒无客”更是将孤独与无趣推向极致,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这种情感的对比与交错,使得整首诗在结构上既有层次,又显得饱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城中十万,有何人和我乌乌鸣瑟:描绘城市的繁华与内心的孤独。
- 对影姮娥成三处:对月影的思念与嫦娥的象征,暗示对理想与美好的追求。
- 谁料尊中无月:现实的无奈与失落,理想与现实的对立。
- 翦纸吹成,长梯摘取:即使想要追寻美好,最终也只是幻想。
- 洞庭夜白,一声聊破空阔:夜色的宁静与孤独,打破了诗人的沉思。
- 休说二十四桥,便一分无赖,有谁谁识:对美好景物的无奈,强调孤独感。
- 一枕秋衾南北梦,好好娟娟成雪:梦境的飘渺与现实的冷清形成对比。
- 旧日少游,锦袍玉笛,醉卧藤阴石: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萧然今夕,无鱼无酒无客:现状的孤寂与无趣。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尊中无月”比喻对美好事物的失去。
- 对仗:如“无鱼无酒无客”,形成整齐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现实生活的孤独,揭示了人内心的矛盾与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着美好、团圆与孤独。
- 瑟:代表音乐与情感的表达。
- 秋衾:象征着冷清与孤独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姮娥”指的是谁?
A. 月亮
B. 嫦娥
C. 地球
D. 太阳 -
诗中的“二十四桥”主要象征什么?
A. 孤独
B. 美丽的风景
C. 友谊
D. 财富 -
诗人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高兴
B. 愤怒
C. 孤独与怀念
D. 满足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可以对比刘辰翁的《酹江月》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但刘辰翁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感,而苏轼则融入了历史背景,展现了更为壮阔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全面地理解《酹江月》的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