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庵十首》

时间: 2025-01-06 21:09:17

村深保社杂樵渔,岁晚溪翁此卜居。

门下诸生皆去矣,塚旁二客定谁欤。

即今不惜频投辖,他日毋烦更下车。

却笑兰亭轻感慨,王侯归处即丘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村深保社杂樵渔,岁晚溪翁此卜居。
门下诸生皆去矣,塚旁二客定谁欤。
即今不惜频投辖,他日毋烦更下车。
却笑兰亭轻感慨,王侯归处即丘墟。

白话文翻译

在村庄深处,社庙旁,杂耍着樵夫和渔夫,岁末时节,溪边的老翁在此居住。
门下的学生们都已离去,墓旁的两位客人究竟是谁呢?
现在不惜频繁地扔下钓具,将来就不必再烦恼地下车。
却笑兰亭的轻易感慨,王侯归处也不过是丘墟。

注释

  • :指村社,地方神明的庙宇。
  • 岁晚:年末,指一年结束时。
  • 溪翁:溪边的老翁。
  • 诸生:指学生,古代称呼读书人。
  • 塚旁:指坟墓旁边。
  • 投辖:扔下钓具,抛弃鱼网。
  • 兰亭:指王羲之的《兰亭序》,常用来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与感慨。
  • 丘墟:指荒丘,形容王侯贵族最终归于土壤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叔俭,号简斋,北宋末年及南宋初年的诗人、词人,著名的文学家,曾任官职,致力于诗词创作及文学批评。他的诗风豪放,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士人纷纷归隐,诗人以溪庵为背景,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思考,结合个人的处境与感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溪旁隐者的生活,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的“村深保社杂樵渔”,描绘了一个宁静而朴素的乡村场景,表现出隐者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门下的学子们都已离去,留下的只有墓旁的两位客人,暗示着生命的短暂和对逝去岁月的惋惜。

诗的后半部分则引出更深层的哲理思考,诗人以“即今不惜频投辖”表达了对当下生活的珍惜,强调活在当下的重要性。相较于兰亭的感慨,诗人更显得淡然,笑对王侯的覆灭,显示了对权势与名利的超然态度,寓意深远。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结合哲理思考,表达了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的洞察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村深保社杂樵渔:描绘了一个偏僻的村庄,社庙旁边有樵夫和渔夫,展现出一种田园生活的图景。
  2. 岁晚溪翁此卜居:年末时,溪边的老翁在此栖息,暗示隐者的宁静与淡泊。
  3. 门下诸生皆去矣:门下的学生们都已经离开,反映出世事无常和人情冷暖。
  4. 塚旁二客定谁欤:墓旁的两位客人是谁,暗示对死亡的思考。
  5. 即今不惜频投辖:现在应珍惜时间,频繁地抛下钓具,表示对生活的热爱。
  6. 他日毋烦更下车:未来不要再烦恼,强调活在当下。
  7. 却笑兰亭轻感慨:对兰亭的感慨表示不屑,显示出对世俗情感的超脱。
  8. 王侯归处即丘墟:王侯最终也只能归于土壤,表达生命的无常。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樵渔”与“诸生”,形成对比,增强意境。
  • 比喻:将王侯比作丘墟,强调权势的短暂和人生的无常。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以及对权势名利的超然态度,体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清静与自然,代表隐者的生活。
  • 樵渔:代表劳动与自然的和谐。
  • 兰亭:象征文人雅集及对友谊的追忆。
  • 丘墟:代表权势的最终归宿,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社”指的是? A. 村社庙宇
    B. 学校
    C. 市场

  2. “岁晚溪翁此卜居”中的“岁晚”指的是? A. 一年的开始
    B. 一年结束时
    C. 春天

  3. 作者刘克庄生活在哪个朝代?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羲之的《兰亭序》:同样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陶渊明的《饮酒》:表达隐逸生活的乐趣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克庄与陶渊明的作品,二者都表达了隐逸的理想,但刘克庄更强调对现实的感悟,而陶渊明则更倾向于对自然的赞美与人生态度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刘克庄及其他宋代诗人的诗作。
  • 《古诗词鉴赏辞典》:提供诗词创作背景和分析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