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明发陈公径过摩舍那滩石峰下十首
作者:杨万里
遥松烟未销,近竹露犹滴。
石峰矜孤锐,喜以江自隔。
清潭涵曦紫,碧岫过云白。
回瞻宿处堤,路转不可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面:远处的松树在烟雾中隐约可见,近处的竹子上仍挂着露珠。石峰显得孤傲而尖锐,与江水隔开,显得格外清新。清澈的潭水映着曙光,呈现出紫色的光辉,碧绿的山岚在云雾中显得洁白。回头看过去住过的地方,路已经转弯,不再能找到。
注释
- 遥松:远处的松树。
- 烟未销:远处的烟雾尚未散去。
- 近竹露犹滴:近处的竹子上仍有露水滴落。
- 石峰:山石的峰顶。
- 矜孤锐:形容石峰独特而尖锐,显得孤傲。
- 喜以江自隔:因为江水的隔离而感到欢喜。
- 清潭涵曦紫:清澈的潭水映照着紫色的晨曦。
- 碧岫过云白:绿色的山岚在云雾中显得洁白。
- 回瞻宿处堤:回头看曾经居住的堤岸。
- 路转不可觅:路已经转弯,难以再找到曾经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杨万里以山水诗著称,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通过细腻的观察表现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他的诗歌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杨万里游历的时光。他在游历中观察山水风景,记录下自然的美丽和对环境的感受,反映了他独特的艺术视角与人生态度。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这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色为主题,展现了他对山水的细腻观察和深情描绘。诗的开头句就以“遥松烟未销”引入,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接着,通过“近竹露犹滴”的细节描写,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鲜活的自然场景中,感受竹林的清新与活力。
“石峰矜孤锐,喜以江自隔”这一句则表达了石峰的独特气质,呈现出一种孤傲的美感,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与欣赏。清潭和碧岫的描写则通过色彩的对比,展现了自然景色的丰富层次感,给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感觉。
最后,诗人回望曾经的栖息之处,却发现“路转不可觅”,这种渴望与失落的情感交织,给整首诗增添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仿佛在诉说着人事变迁的无奈。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描绘,更是对人生感悟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遥松烟未销:远方的松树被烟雾笼罩,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 近竹露犹滴:近处的竹子上还有露水,展现出清晨的生机。
- 石峰矜孤锐:石峰显得孤独而又锋利,象征着坚韧与独立。
- 喜以江自隔:诗人因江水的阻隔而感到欣慰,暗示着一种宁静的生活状态。
- 清潭涵曦紫:清澈的潭水映照出紫色的光辉,展现出自然的美丽。
- 碧岫过云白:山岚在云雾中显得洁白,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 回瞻宿处堤:回头望去,曾经居住的地方已难以寻觅。
- 路转不可觅:转弯的路上再也找不到熟悉的踪迹,表现出一种失落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石峰比作孤独而锐利的存在,强调其独特性。
- 拟人:竹子上滴落的露水赋予了生命般的感觉。
- 对仗:诗中用词对称,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孤独与宁静的追求,同时也透视出人生的无常与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松树:象征着坚韧与长寿。
- 竹子:象征着高洁与灵活。
- 石峰:象征着孤独与坚强。
- 清潭:象征着纯净与宁静。
- 江水: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时间的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遥松烟未销”,描述的是哪个季节的特点?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
“石峰矜孤锐”中的“孤”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独
C. 忧伤
D. 兴奋 -
诗人在最后一句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满足
B. 失落
C. 愤怒
D. 快乐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 (王维)
- 《早发白帝城》 (李白)
诗词对比
- 杨万里与王维的山水诗对比:
- 杨万里的诗更注重细腻的自然描写,情感更为直接;
- 王维则通过更为抽象和哲理的手法,表现自然与人心的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杨万里诗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山水诗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