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烟林晓望二首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原文展示:
也没炊烟也没云,日光烘起楚山气。
却将重碧施轻素,不见天工一笔痕。
白话文翻译:
这儿既没有炊烟,也没有云彩,阳光照耀下,楚山的气息愈加浓郁。
只是把深蓝的色彩施以淡淡的白色,却看不出大自然的任何人工痕迹。
注释:
- 炊烟: 烟雾,指的是做饭时产生的烟雾,象征着人间的烟火气。
- 日光: 阳光,象征着光明与温暖。
- 楚山: 指的是楚地的山脉,具有地方特色。
- 重碧: 深蓝的颜色,形容山色的浓厚。
- 轻素: 淡白的颜色,表现出一种轻盈的感觉。
- 天工: 天然的造化,指自然的力量和神奇之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和深厚的山水情怀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观,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时代。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抒发内心的宁静与安详,反映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观,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自然的热爱。开头两句“也没炊烟也没云,日光烘起楚山气”通过描写无云无烟的自然场景,引导读者感受到一种清新、明澈的氛围。阳光的照耀使得楚山的气息更加浓郁,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意境。
接着,诗人用“却将重碧施轻素”的手法,描绘了深蓝的山色与淡白的云彩之间的对比,展现出自然界的和谐美。最后一句“不见天工一笔痕”则表明了自然之美的无与伦比,似乎是在强调自然的造化是完全不需要人为的修饰。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蕴含着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情描绘。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传达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也没炊烟也没云”: 表达一种清新的自然状态,暗示诗人所处环境的宁静。
- “日光烘起楚山气”: 日光的照耀使得楚山显得更加生动、鲜明,体现自然的活力。
- “却将重碧施轻素”: 山色与云彩的对比,展现别致的自然美。
- “不见天工一笔痕”: 自然之美的原生态状态,强调自然的完美无瑕。
-
修辞手法:
- 对比: 重碧与轻素的对比,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
- 象征: “日光”象征生命的活力和希望。
-
主题思想: 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体现一种恬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炊烟: 代表人间的生活气息,象征着温暖与人情。
- 日光: 象征光明、温暖和生命力。
- 楚山: 地域特征的象征,代表着自然的壮美。
- 重碧与轻素: 颜色的对比,传递出自然的层次感与和谐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重碧”指的是哪种颜色? A. 深蓝
B. 浅蓝
C. 白色 -
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想要表达什么情感? A. 对生活的失望
B. 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C. 对人类的批判 -
诗中“日光烘起楚山气”表达了什么意象? A. 寒冷
B. 温暖与生命
C. 凄凉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描绘了理想中的生活环境,与自然和谐共生。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诗人的恬淡心境。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李白更强调豪情壮志,而杨万里的作品则更为宁静细腻,体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解析》
- 《杨万里研究》
通过这些分析和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烟林晓望二首》的艺术魅力与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