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苏堤春晓》
时间: 2025-01-06 13:01: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花露薄红,柳烟迷翠。
乱山葱茜非人世。
早莺啼送六桥春,
绮窗残月人初起。
城錀才开,曙光渐退。
湖船尚在停篙处。
东风满道湿芳泥,
夜来堤上催花雨。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花露轻薄而带着红色,柳树的烟雾让翠绿的景色显得朦胧。远处的山峦葱茏而色彩斑斓,仿佛不是人间的景象。清晨,早起的黄莺在六桥之上啼叫,送走春光,窗前的残月映照着刚刚起床的人。城门刚刚打开,曙光渐渐退去,湖上的船只仍停在撑篙的地方。东风将湿润的芳香泥土吹满小路,昨夜在堤岸上催促花雨的脚步。
注释
- 花露:春天的露水,清晨的花上沾着露珠。
- 柳烟:柳树的细枝在春风中摇曳,仿佛烟雾般迷离。
- 葱茜:形容山峦的颜色鲜艳而繁茂。
- 六桥:指的是苏州的一座著名的桥梁,象征春天的美景。
- 绮窗:精美的窗子,暗指室内的环境。
- 残月:指黎明前残存的月亮。
- 城錀:城门,表示城市刚刚开始一天的生活。
- 湿芳泥:春雨后湿润的泥土,散发芳香。
- 催花雨:春雨催促花朵绽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霆,明代诗人,生活在苏州一带,以其优美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其作品常以自然景色为题材,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
创作背景
《踏莎行 苏堤春晓》创作于春天,正是万物复苏的时节,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与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情。
诗歌鉴赏
《踏莎行 苏堤春晓》是一首描绘春天美景的词作。全词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苏堤的清晨景象,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开篇以“花露薄红”与“柳烟迷翠”描绘出一幅春日的画卷,展现出自然与生命的和谐美。接下来的“乱山葱茜非人世”,则将读者带入一个宛如仙境的境地,令人陶醉。
在描写中,诗人巧妙地使用了“早莺啼送六桥春”来引入春天的气息,黄莺的歌声仿佛在为春天的到来欢呼。而“绮窗残月人初起”则为画面增添了几分温情,描绘了春晨的宁静与和谐。这种细腻的情感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而传达出来,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诗的后部分通过“城錀才开,曙光渐退”及“湖船尚在停篙处”描绘出城市逐渐苏醒的景象,表现了生活的节奏与自然的交融。最后的“东风满道湿芳泥,夜来堤上催花雨”更是将整个春天的气氛推向高潮,东风拂面,湿润的泥土散发芳香,催促着花朵绽放,令人心旷神怡。
整首词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展示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花露薄红:描绘春晨的花朵上沾着薄薄的露水,透出一丝红色,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 柳烟迷翠:柳树在春风中轻轻摇曳,似烟雾般迷离,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 乱山葱茜非人世:远处的山色鲜艳而迷人,仿佛不是人间所能拥有的美景,体现出自然的神奇。
- 早莺啼送六桥春:黄莺在春天清晨的歌唱,送来了春天的气息,六桥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 绮窗残月人初起:精美的窗前,残月映照着刚起床的人,呈现出春晨的宁静。
- 城錀才开,曙光渐退:城市的城门刚刚打开,黎明的曙光逐渐消退,展现生活的开始。
- 湖船尚在停篙处:湖边的船只仍在等待,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东风满道湿芳泥:东风吹过,湿润的泥土散发着芬芳,春的气息扑面而来。
- 夜来堤上催花雨:夜间的春雨在堤岸上催促花朵绽放,象征着春天的蓬勃生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柳树比作烟雾,形象生动,增强了诗的意境。
- 拟人:早莺啼叫似乎在为春天送行,赋予鸟儿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形成对仗,增强了节奏感,使诗更具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景象的赞美与对生活的热爱,体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露: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柳烟:表现春天的柔美与自然的迷离。
- 早莺: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生命的欢愉。
- 残月: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宁静。
- 东风:象征春天的气息与生命的复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六桥”指的是哪个地方的桥梁? A. 北京
B. 苏州
C. 杭州
D. 南京 -
填空题:诗中“城錀才开,曙光渐退”表现了(____)的景象。
-
判断题:诗中“东风满道湿芳泥”描绘的是春天的干燥气候。(对/错)
答案
- B. 苏州
- 城市刚刚苏醒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 孟浩然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诗词对比
- 《春晓》:同样描绘春天的美景,但更侧重于春天的宁静和早晨的安详。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则强调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更具动感。
参考资料
- 《全唐诗》 - 唐代诗歌集
- 《明清诗词鉴赏》 - 研究明清诗词的专业书籍
- 《诗经》 - 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