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其二》
时间: 2025-01-06 10:59: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 其二
作者: 赵尊岳 〔近代〕
檐马喧晴,林鸦绕暝。无情寒暖浑无定。因风起絮作牵萦,游丝肯为相思静。去日华笺,年时粉镜。高楼何处传归信。回环心字玉炉熏,倦余惆怅还成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晴朗的日子,屋檐下马儿的嘶鸣声与林中乌鸦的啼叫交织在一起,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常的寒暖。随着春风的吹拂,飞扬的柳絮像是牵挂着对方的情愫,仿佛在诉说着思念。过去的美好时光如同华丽的信笺,曾经的青春如同那精致的粉镜。如今高楼之上,难以传递归来的消息。反复回想着心中的字句,仿佛在玉炉中熏香,疲倦的惆怅又一次唤醒了我的思绪。
注释:
字词注释:
- 檐马:屋檐下的马,指的是环境的细节描写。
- 林鸦:林中的乌鸦,象征孤独与哀愁。
- 无情寒暖:指天气的变化无常,寓意情感的冷暖不定。
- 游丝:轻盈的丝线,象征细腻的思念。
- 华笺:精美的信纸,象征过去的美好记忆。
- 粉镜:化妆用的镜子,象征青春与美丽。
- 高楼:象征远方与孤独。
- 回环心字:反复思索的心绪,象征思念的循环。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特别引用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华笺”和“粉镜”反映了古代女子的生活细节,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尊岳(生卒年不详),近代词人,以其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与情感,常常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近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变化带来的情感波动,表达了对逝去青春的惆怅和对未来归期的不安。
诗歌鉴赏:
赵尊岳的《踏莎行 其二》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与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开头的“檐马喧晴”和“林鸦绕暝”不仅营造出一个明朗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也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诗中通过“无情寒暖浑无定”的描写,反映了时间的无常与人心的变幻,表现出深刻的哲思。
接下来的“因风起絮作牵萦”,则以柳絮为媒介,象征着细腻的思念与牵挂,展现了作者对爱恋的深刻感悟。转折之处提到“去日华笺,年时粉镜”,不仅在回忆过去的美好,更引发对青春的感慨与对岁月流逝的无奈。
最后“高楼何处传归信”,表现了对未来的渴望与不安,诗人将心中的思虑化为“回环心字”,在细腻的情感中反复思索,表明了内心的挣扎与追寻。整体上,诗歌在情感的表达上层层递进,既有对美好往昔的怀念,也有对未来无尽思索的惆怅,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檐马喧晴:描绘了晴朗天气下的生动场景,暗示生活的活力。
- 林鸦绕暝:乌鸦在林中飞舞,给人以孤独感。
- 无情寒暖浑无定:天气变化无常,反映人心的不稳定。
- 因风起絮作牵萦:柳絮随风飞舞,象征思念与牵挂。
- 游丝肯为相思静:轻柔的丝线也能传达思念的情感。
- 去日华笺:过去的美好如同华丽的信纸。
- 年时粉镜:青春的记忆如同化妆镜,反映过往美丽。
- 高楼何处传归信:高楼之上,归信无从传递,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
- 回环心字玉炉熏:反复思考心中的情感,仿佛在熏香。
- 倦余惆怅还成醒:疲倦的惆怅再一次唤醒思绪。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游丝”比喻思念的细腻。
- 拟人:如“林鸦绕暝”,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无情寒暖浑无定”,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渴望,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复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檐马:象征生活的活力与温暖。
- 林鸦:象征孤独与忧伤。
- 游丝:象征细腻的情感与思念。
- 华笺:象征过去的美好回忆。
- 粉镜:象征青春的流逝与美丽的追忆。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这些意象不仅通过具体的形象传达了情感,更深层地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檐马喧晴”描绘的是哪个场景?
- A. 大雨滂沱
- B. 晴朗天气
- C. 漫天大雪
- D. 风雨交加
- 答案:B
-
填空题:诗中“游丝肯为相思静”中的“游丝”象征着___。
- 答案:思念
-
判断题:诗中“高楼何处传归信”表达了作者对归来的渴望。
- 正确 / 错误
- 答案:正确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晏殊的《蝶恋花》
诗词对比: 比较赵尊岳的《踏莎行 其二》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思念,前者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复杂情感,后者则更加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两者在形式与情感上各有特色,但共同展现了古代词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词典》
- 《近现代诗词鉴赏》
- 《赵尊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