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祖上人见贻 赵蕃 〔宋代〕
久客黄金尽,思归白发添。 春泥妨驿路,细雨泊僧檐。 骤喜诗情浃,还增酒律严。 云山会终往,瓶锡岂长淹。
白话文翻译:
长期客居他乡,黄金用尽,思念家乡使得白发增多。 春泥阻碍了驿路,细雨停在了僧舍的屋檐下。 突然间诗情洋溢,同时酒的规矩也更加严格。 云山之会终将前往,瓶中的锡杖岂会长久滞留。
注释:
字词注释:
- 久客:长期在外作客。
- 黄金尽:钱财用尽。
- 思归:思念归乡。
- 春泥:春天的泥土,此处指春雨后的泥泞。
- 妨:阻碍。
- 驿路:古代传递文书的官道。
- 细雨:小雨。
- 泊:停留。
- 僧檐:僧舍的屋檐。
- 骤喜:突然感到高兴。
- 诗情浃:诗意充沛。
- 酒律严:饮酒的规矩严格。
- 云山:指隐居或修行的地方。
- 会终往:终将前往。
- 瓶锡:指僧人的随身物品,瓶为水器,锡为锡杖。
- 岂长淹:岂会长久滞留。
典故解析:
- 无明显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此诗可能是赵蕃在旅途中收到祖上人的赠诗后所作的和诗,表达了他对归乡的渴望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背景可能是在赵蕃长期客居他乡,经济困顿,思念家乡的情况下,收到祖上人的赠诗,激发了他的诗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归乡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长期客居他乡的困顿和对归乡的深切渴望。首两句“久客黄金尽,思归白发添”直接描绘了诗人的困境和心情,黄金尽、白发添,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变化。中间两句“春泥妨驿路,细雨泊僧檐”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增强了诗的意境,春泥和细雨不仅阻碍了归途,也象征了诗人内心的阻隔和迷茫。后两句“骤喜诗情浃,还增酒律严”转折明显,诗情的激发和酒律的严格,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变化和对生活的重新审视。最后两句“云山会终往,瓶锡岂长淹”则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云山之会终将前往,瓶锡岂会长久滞留,预示着诗人将结束漂泊,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久客黄金尽”,直接点明了诗人长期客居他乡,经济上的困顿。
- 次句“思归白发添”,通过“思归”和“白发添”两个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岁月的无情。
- 第三句“春泥妨驿路”,以春泥阻碍驿路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归途的艰难。
- 第四句“细雨泊僧檐”,细雨停泊在僧舍的屋檐下,增添了诗的意境,也暗示了诗人的暂时停留。
- 第五句“骤喜诗情浃”,突然间诗情洋溢,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变化。
- 第六句“还增酒律严”,酒的规矩更加严格,可能是诗人对生活的一种重新审视。
- 第七句“云山会终往”,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云山之会终将前往。
- 第八句“瓶锡岂长淹”,瓶中的锡杖岂会长久滞留,预示着诗人将结束漂泊,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春泥妨驿路”中的“春泥”比喻归途的艰难。
- 对仗:如“久客黄金尽,思归白发添”中的“久客”与“思归”,“黄金尽”与“白发添”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诗人长期客居他乡的困顿和对归乡的深切渴望,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春泥、细雨、僧檐、云山、瓶锡。
- 春泥和细雨象征了归途的艰难和内心的阻隔。
- 僧檐代表了诗人的暂时停留和内心的迷茫。
- 云山和瓶锡则预示着诗人将结束漂泊,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久客黄金尽”中的“黄金尽”指的是什么? A. 钱财用尽 B. 黄金用完 C. 黄金丢失
- “春泥妨驿路”中的“妨”是什么意思? A. 帮助 B. 阻碍 C. 引导
- “云山会终往”中的“云山”指的是什么? A. 实际的山 B. 隐居或修行的地方 C. 云和山
- “瓶锡岂长淹”中的“瓶锡”指的是什么? A. 瓶子和锡杖 B. 僧人的随身物品 C. 瓶中的锡
答案:
- A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春望》: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 诗词对比:
- 赵蕃的《和祖上人见贻》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赵蕃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归乡的渴望和生活的困顿。
参考资料:
-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有助于理解赵蕃的诗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