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州引•和东山》
时间: 2025-01-06 04:25: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隔水星繁,丛蔓露瀼,江上天阔。嫠蟾永夕窥人,可惜木樨难折。阑干倚遍,未信鸟道巉岩,峨嵋还有春前雪。谁唱白铜鞮,杂芦笙音节。风发。去波萍梗,残醉壶觞,梦中催别。鼓打回帆,杜宇千山啼绝。觉来依旧,对影惹起相思,同心合子双丝结。盼到陌花开,已明年三月。
白话文翻译:
隔着水面,星星闪烁,藤蔓丛生,露水润泽,江面辽阔。孤独的月亮在漫长的夜晚窥视人间,真可惜木樨花难以折得。倚靠在栏杆上,未曾相信那鸟儿飞行的路径,峨嵋山上仍有春天前的雪。是谁在唱那白铜鞮,夹杂着芦笙的音节。风轻轻吹拂,波浪去萍梗,残留的酒壶和酒杯,梦中催促着别离。鼓声敲响,帆船折返,杜鹃在千山上悲啼绝望。醒来后依旧,面对影子引发相思,心心相印,双丝结成。盼望着陌生的花开,已是明年三月。
注释:
字词注释:
- 嫠蟾:形容孤独的月亮,嫠表示孤独,蟾即蟾蜍,常用作月亮的代称。
- 木樨:即桂花,古人多以其香气和美丽著称。
- 阑干:栏杆,指诗人倚靠的地方。
- 峨嵋:指峨眉山,著名的山脉。
- 白铜鞮:古代乐器,音色清脆,常用于诗词中。
典故解析:
- 杜宇:杜鹃鸟,古代诗词中常用以代表哀怨,杜宇的啼鸣常与离别、思念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匪石,清代诗人,生于嘉庆年间,擅长词作。他的诗词以细腻的情感、丰富的意象著称,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索。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一个秋冬交替的季节,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表达了对离别的惆怅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石州引·和东山》是一首抒情诗,诗人在离别之际,借助自然景色表达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念。诗开头通过描绘星空与江面,营造出一种辽阔而又空灵的氛围,使人感受到时空的延绵。接着,诗人以嫠蟾窥人来形容孤独,表达了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木樨花的难折,暗示着珍贵的事物总是难以获得。
诗中提到的阑干和鸟道,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观察与思考。尤其是“峨嵋还有春前雪”,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也蕴含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接下来,诗人通过“谁唱白铜鞮”引入音乐,增添了诗的情感层次, juxtaposing the sounds of nature with the ache of separation.
整首诗在感情上逐渐升华,最后用“盼到陌花开,已明年三月”来表达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诗人在离愁别绪中,仍然保持着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景,显示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隔水星繁:描绘星空的繁密,展现出夜晚的宁静。
- 丛蔓露瀼,江上天阔:描述自然景色,给人一种遥远的感觉。
- 嫠蟾永夕窥人:孤独的月亮在漫长的夜晚中窥视人间的悲欢离合。
- 可惜木樨难折:感叹美好的事物难以获得,隐含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阑干倚遍:诗人倚靠在栏杆上,表现出一种思考与沉思的状态。
- 未信鸟道巉岩:不相信鸟儿的飞行路径,暗示人生的不确定性。
- 峨嵋还有春前雪:自然景色与时节的变化,表现出时间的流逝。
- 谁唱白铜鞮,杂芦笙音节:音乐的意象引入,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风发。去波萍梗:风起波动,暗示着变化与流动。
- 残醉壶觞,梦中催别:沉醉于酒中,梦中却催促离别,表现出惆怅。
- 鼓打回帆,杜宇千山啼绝:鼓声响起,杜鹃的哀鸣,象征着离别的痛苦。
- 觉来依旧:醒来后仍感到孤独与思念。
- 对影惹起相思:面对影子,内心的思念愈发显现。
- 同心合子双丝结:心心相印,象征着深厚的情感。
- 盼到陌花开,已明年三月:期待未来的美好,却已是明年,表现出对时间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嫠蟾”,用孤独的月亮比喻人的孤独。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类情感,如“嫠蟾永夕窥人”。
- 对仗:如“鼓打回帆,杜宇千山啼绝”,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离愁别绪与对未来的期待,展示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感人的情感,诗人传达出一种对生命的热切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星:象征希望与梦想。
- 江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月亮:象征孤独与思念。
- 木樨:象征美好与珍贵。
- 杜鹃:象征离别与哀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嫠蟾”指代什么?
- A. 孤独的月亮
- B. 一种植物
- C. 一种动物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期待
- C. 对现实的无奈
-
诗人通过哪种自然现象表现时间的流逝?
- A. 星星
- B. 江水
- C. 雪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石州引·和东山》:两者都表达了对亲情与故乡的思念,前者更为直接,后者则通过自然景象渲染情感,层次更为丰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