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日晚晴怀南山旧游 黄公度 〔宋代〕
霁色孤城外,秋声独树边。 烟云澄远屿,风月渺平川。 寇盗休何日,登临忆去年。 吾曹得疏放,醉墨洒层巅。
白话文翻译:
雨后天晴,孤城之外景色明朗,秋天的声音在孤独的树旁回响。 烟云使得远处的岛屿显得更加清澈,风月在广阔的平原上显得渺远。 盗贼何时才能停止作乱,我登高望远,怀念去年的时光。 我们这些人得以放松心情,醉意中挥洒墨迹于高耸的山巅。
注释:
- 霁色:雨后天晴的景色。
- 秋声:秋天的声音,如落叶、风声等。
- 独树:孤独的树。
- 烟云:指远处的云雾。
- 澄远屿:使远处的岛屿显得更加清澈。
- 风月:指风景和月光。
- 渺平川:在广阔的平原上显得渺远。
- 寇盗:指盗贼或战乱。
- 登临:登高望远。
- 疏放:放松心情。
- 醉墨:醉意中挥洒墨迹。
- 层巅:高耸的山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公度(1089-1146),字师宪,号梅山,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时局动荡的忧虑。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发,诗人通过描绘秋日景色,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往昔宁静生活的怀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黄公度在秋日傍晚,雨后天晴时,怀念过去在南山游玩的情景而作。诗中通过对秋日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往昔宁静生活的怀念和对当前动荡时局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日傍晚的景色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首联“霁色孤城外,秋声独树边”描绘了雨后天晴的孤城外景,以及秋天的声音在孤独的树旁回响,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宁静的氛围。颔联“烟云澄远屿,风月渺平川”则进一步以烟云和风月为媒介,将远处的岛屿和平川的景色描绘得更加深远和广阔,增强了诗歌的空间感。颈联“寇盗休何日,登临忆去年”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往昔宁静生活的怀念。尾联“吾曹得疏放,醉墨洒层巅”则展现了诗人在自然美景中放松心情,醉意中挥洒墨迹的情景,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联:通过“霁色”和“秋声”描绘了雨后天晴的孤城外景和秋天的声音,营造出孤寂而宁静的氛围。
- 颔联:以“烟云”和“风月”为媒介,将远处的岛屿和平川的景色描绘得更加深远和广阔,增强了诗歌的空间感。
- 颈联: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往昔宁静生活的怀念。
- 尾联:展现了诗人在自然美景中放松心情,醉意中挥洒墨迹的情景,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烟云澄远屿”中的“澄”字,比喻烟云使得远处的岛屿显得更加清澈。
- 拟人:如“秋声独树边”中的“独树”,赋予树木以孤独的形象。
- 对仗:如“霁色孤城外,秋声独树边”中的“霁色”与“秋声”,“孤城”与“独树”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秋日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宁静生活的怀念和对当前动荡时局的忧虑,体现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霁色:雨后天晴的景色,象征着清新和明朗。
- 秋声:秋天的声音,象征着季节的变迁和生命的循环。
- 烟云:远处的云雾,象征着遥远和神秘。
- 风月:风景和月光,象征着自然的美和宁静。
- 寇盗:盗贼或战乱,象征着动荡和不安。
- 醉墨:醉意中挥洒墨迹,象征着艺术和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霁色”指的是什么? A. 雨后的景色 B. 秋天的景色 C. 孤城的景色 D. 远处的景色
-
诗中的“秋声”主要指的是什么? A. 秋天的风声 B. 秋天的落叶声 C. 秋天的鸟鸣声 D. 秋天的虫鸣声
-
诗中的“寇盗”指的是什么? A. 盗贼 B. 战乱 C. 敌人 D. 朋友
-
诗中的“醉墨洒层巅”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在山顶上醉酒 B. 诗人在山顶上挥洒墨迹 C. 诗人在山顶上欣赏风景 D. 诗人在山顶上怀念过去
答案:
- A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达了诗人登高望远的情感和对时局的忧虑。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秋日山居的宁静景色,与黄公度的诗有相似的意境。
诗词对比:
- 黄公度的《秋日晚晴怀南山旧游》与杜甫的《登高》:两者都表达了诗人登高望远的情感,但黄公度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往昔宁静生活的怀念,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的关切。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黄公度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和创作背景。
- 《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歌的详细鉴赏和解析,有助于深入理解黄公度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