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偶成 黄公度 〔宋代〕 野鸟春布谷,阶虫秋络丝。呶呶空过耳,终不救寒饥。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春天野鸟在布谷,秋天阶虫在络丝。它们的声音只是空洞地传过耳边,终究不能解决寒冷和饥饿的问题。
注释: 字词注释:
- 野鸟:指在野外生活的鸟类。
- 布谷:布谷鸟,春天时常鸣叫。
- 阶虫:指在台阶或地面上爬行的昆虫。
- 秋络丝:秋天时昆虫的活动,如蜘蛛结网。
- 呶呶:形容声音嘈杂,这里指鸟虫的鸣叫声。
- 空过耳:声音只是经过耳朵,没有实际意义或帮助。
- 终不救:最终不能解决。
- 寒饥:寒冷和饥饿。
典故解析:
- 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主要是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来表达一种无奈和无助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公度是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善于通过自然景象来抒发情感,风格清新自然。这首《偶成》可能是他在某个春秋之际,观察到自然界的变化,感叹人生无常和生活的艰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黄公度观察到春天野鸟的鸣叫和秋天昆虫的活动时,感叹这些自然现象虽然美丽,却无法解决人间的实际问题,如寒冷和饥饿,从而抒发了一种无奈和无助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偶成》通过描绘春天野鸟的布谷声和秋天阶虫的络丝活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诗中的“呶呶空过耳,终不救寒饥”一句,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的美丽和生机虽然给人以感官的享受,但却无法解决人间的实际问题,如寒冷和饥饿。这种对比手法,既展现了自然的和谐与美丽,又突出了人生的无奈和困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现实的无奈接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野鸟春布谷”:描绘春天野鸟的鸣叫,布谷声是春天的象征,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
- “阶虫秋络丝”:描绘秋天阶虫的活动,如蜘蛛结网,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但也意味着岁月的流逝。
- “呶呶空过耳”:形容鸟虫的鸣叫声只是空洞地传过耳边,没有实际意义或帮助。
- “终不救寒饥”:最终这些自然现象不能解决人间的实际问题,如寒冷和饥饿。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春天和秋天的自然景象对比,突出了人生的无奈和困境。
- 拟人:将自然现象拟人化,如“呶呶空过耳”,赋予了自然现象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现实的无奈接受。诗人通过对比自然界的美丽和生机与人生的无奈和困境,揭示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丽虽然给人以感官的享受,但却无法解决人间的实际问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野鸟:象征自然和生机。
- 布谷:春天的象征,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
- 阶虫:象征岁月的流逝和生活的艰辛。
- 秋络丝:秋天的象征,意味着收获和岁月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野鸟春布谷”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
“阶虫秋络丝”中的“秋络丝”指的是什么? A. 秋天的蜘蛛结网 B. 秋天的落叶 C. 秋天的果实 D. 秋天的风
-
诗中“呶呶空过耳”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声音嘈杂,没有实际意义 B. 声音悦耳,令人愉悦 C. 声音微弱,难以听见 D. 声音清晰,印象深刻
-
诗的最后一句“终不救寒饥”表达了什么? A. 自然界的美丽能解决一切问题 B. 自然界的美丽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C. 自然界的美丽能带来温暖 D. 自然界的美丽能带来食物
答案:1. A 2. A 3. A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通过描绘山中的鸟鸣,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春望》: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动荡和人民疾苦的忧虑。
诗词对比:
- 黄公度的《偶成》与王维的《鸟鸣涧》: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来抒发情感,但黄公度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和无助,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黄公度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