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昨夜南山雨,西溪不可渡。
溪边布縠儿,劝我脱破袴。
不辞脱溪水寒,水中照见催租瘢。
白话文翻译
昨晚南山下了雨,西溪的水流急,无法渡过。
溪边的布衣小孩,劝我脱下破旧的裤子。
我不怕溪水寒冷,水中映照出我身上的租税伤痕。
注释
字词注释
- 昨夜:指前一夜。
- 南山:南边的山,指代位置。
- 不可渡:不能渡过,形容溪水急流。
- 布縠儿:布衣小孩,可能指河边嬉戏的孩子。
- 脱破袴:脱下破旧的裤子。
- 不辞:不怕、毫不在意。
- 溪水寒:溪水寒冷。
- 催租瘢:催租的伤痕,形容经济压力。
典故解析
此诗中未涉及特定典故,主要是描写日常生活中的景象和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婉约,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苏轼一生经历坎坷,曾因政治原因被贬,他的作品中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中年时期,正值他政治生涯的低谷,心中有忧虑和感慨。诗中描绘的情景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经济负担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单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自然与人情的交织。开头通过“昨夜南山雨”,为后文的情景设置了一个湿润的背景。接着“西溪不可渡”体现了溪水的湍急,这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写,也是苏轼内心情感的反映,暗示着生活的艰难与不易。溪边的“布縠儿”象征着无忧无虑的童年,但却叫他脱去“破袴”,流露出一种无奈和对现实的挣扎。最后一句“不辞脱溪水寒”则是苏轼勇敢面对生活的态度,尽管生活中有种种困难与寒冷,他依然选择勇敢前行,水中映出的“催租瘢”不仅是对外在压力的直观体现,也是对他内心伤痕的隐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昨夜南山雨:引入自然环境,营造一种清新的氛围。
- 西溪不可渡:表现了生活的艰难,暗示无法跨越的障碍。
- 溪边布縠儿:小孩的出现为诗增添了生动的色彩,代表着 innocence。
- 劝我脱破袴:暗示世俗的压力及生活的无奈。
- 不辞脱溪水寒:表现出勇敢的态度,体现了诗人的坚韧。
- 水中照见催租瘢:反映出经济压力的现实,深刻体现了诗人的社会关怀。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催租瘢”比喻生活的压力,增强了情感的直观性。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增强了韵律感,提升了艺术效果。
- 拟人:溪水的描写使其具有了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活艰辛的感慨,以及对现实压力的勇敢面对,展现了苏轼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山:象征着自然的宽广和人类的渺小。
- 西溪:水流的象征,代表生活的变幻无常。
- 布縠儿:象征着无忧无虑的童年,反映人性的单纯。
- 破袴:象征着生活的困苦和经济的拮据。
- 催租瘢:象征着经济压力和生活的重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南山”指的是哪个方向的山?
A. 北方
B. 南方
C. 西方
D. 东方 -
“溪边布縠儿”中的“布縠儿”指的是:
A. 老人
B. 小孩
C. 动物
D. 植物 -
“不辞脱溪水寒”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A. 退缩
B. 勇敢
C. 无所谓
D. 消极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生活困苦的感慨。
- 李白的《将进酒》:表现出对生活的豪放态度。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作品相比,苏轼的这首诗更具生活的细腻情感,李白则更关注豪情壮志。通过对比,读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不同诗人面对人生困境的不同态度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东坡文集》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苏轼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