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双峰十月客辞家,廷老相期下九华。
检早不逢陶靖节,唤船同过鲤鱼沙。
白话文翻译:
在十月的双峰,我告别了家乡,约定在九华山与老朋友相聚。
早晨出发却没有遇见陶渊明,便呼唤船只一同经过鲤鱼沙。
注释:
字词注释:
- 双峰:指山的形状,有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山峰。
- 客:指旅客或游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 廷老:可能是指老朋友或同辈人。
- 九华:指九华山,佛教名山,象征清静和高远。
- 陶靖节:陶渊明,字靖节,著名的田园诗人,因其隐逸生活而受到推崇。
- 鲤鱼沙:可能是某个地名,水边的沙滩。
典故解析:
-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隐逸生活和田园诗著称。诗中提到他,表明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九华山:为中国佛教圣地之一,象征着宁静与灵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华岳,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山水的热爱及对友谊的珍视。其诗风以简洁明快著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一个秋天,诗人辞别家乡,向着九华山出发,表达了对友人相聚的期待,同时也流露出对陶渊明隐逸生活的向往与遗憾。
诗歌鉴赏:
此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色和友谊的情感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相聚的期待。开篇的“双峰十月”便为整首诗奠定了一个秋天的清冷氛围,诗人站在双峰之间,告别了温暖的家,踏上了旅程。接着,诗人提到“廷老相期下九华”,表达了与老朋友相约的美好期待,这种期待渗透着浓厚的情谊,也显示出对自然山水的崇敬。
在第二句中,诗人提到“检早不逢陶靖节”,这不仅是对陶渊明的怀念,更是一种对自由与隐逸生活的向往。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在这里成为一种理想的象征,诗人对未能相遇的遗憾又加深了对这种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唤船同过鲤鱼沙”,则将诗人对友谊的渴望与对旅途的描绘相结合,使得整首诗既有情感的深度又有自然景色的描绘。
整首诗通过简单的字句,表达了深厚的情感,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令人感受到一股清新而恬淡的气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双峰十月客辞家:诗人站在双峰之间,感受秋天的气息,告别故乡,开始旅途。
- 廷老相期下九华:与老朋友约定在九华山相聚,表达对友谊的珍视。
- 检早不逢陶靖节:早晨出发,却没有遇到陶渊明,表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
- 唤船同过鲤鱼沙:呼唤船只,继续旅程,象征着对生活的追求与探索。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辞家”与“相期”,形成对称美。
- 意象:双峰、九华、陶渊明等意象交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情感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喜爱,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情感真挚,意境优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双峰:象征着旅途的开始,山的高远。
- 九华:象征理想的归宿,宁静的心灵。
- 陶渊明:隐逸生活的象征,追求自由与自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在哪个季节告别家乡?
- A. 春季
- B. 夏季
- C. 秋季
- D. 冬季
-
诗中提到的“陶靖节”是指哪位诗人?
- A. 李白
- B. 杜甫
- C. 陶渊明
- D. 白居易
-
“唤船同过鲤鱼沙”中的“鲤鱼沙”可能指的是?
- A. 一种鱼
- B. 一个地名
- C. 一种植物
- D. 一种诗歌形式
答案:
- C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系列,展现了隐逸生活的哲学。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与内心的和谐。
诗词对比:
- 比较华岳的《上运管张平国》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但王维的诗更加注重山水的意境,而华岳则更多表达了对友谊与理想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人研究》
- 《陶渊明与他的诗歌》
- 《山水诗的艺术与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