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大龙湫一首》
时间: 2025-01-04 14:03: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观大龙湫一首
作者: 刘一止 〔宋代〕
峰头雁何在,井底龙不出。
吐作玉虹流,倒挂二千尺。
落涧势初缓,渐听转山急。
噀面飞雨过,著衣晨雾湿。
造物等幻戏,此地真绝特。
勿言王事劳,遇胜得小立。
惭愧大尊者,几载面青壁。
山高不碍见,泉声不妨寂。
白话文翻译
在山峰的顶端,雁儿不知飞往何处,井底的龙却不见踪影。
水流如同玉虹一般吐出,悬挂着二千尺的高度。
水流落入山涧,初时缓慢,渐渐听到转山的急流声。
面庞被飞雨打湿,衣服沾满了晨雾的湿气。
自然的造化犹如幻影的戏剧,这里真是绝妙独特。
不要说王事劳累,能在这种胜景中小憩,已是幸事。
惭愧于大尊者,几年来面对此青壁无言以对。
高山并不妨碍视野,泉水的声音也不影响宁静。
注释
字词注释:
- 雁:指大雁,常常用来象征迁徙或离去。
- 龙:在此指的是龙潭,寓意深邃而神秘。
- 玉虹:形容水流清澈如玉,弯曲如虹。
- 二千尺:形容水流下泻的高度,令人惊叹。
- 噀面:指雨水打在脸上,感到湿润。
- 晨雾:清晨的雾气,增添了清新感。
- 大尊者:指高人或明哲之士。
典故解析:
- 王事劳:可能指代身处官场的人的疲惫,表达诗人对官场的无奈与逃避。
- 面青壁:可能指诗人自己在修行或思考时面对的苦恼与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一止,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常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他的作品往往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游览大龙湫期间,受到自然景色的启发,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赞美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观大龙湫》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与诗人内心的感受。诗中通过“峰头雁何在,井底龙不出”开篇,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既突显了自然的神秘,也暗示了诗人自身的渺小与孤独。接下来的描写中,飞流直下的水流与晨雾飞雨形成鲜明对比,诗人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传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赞美。
“造物等幻戏,此地真绝特”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奇观的赞叹,同时也引发了对生命和存在意义的思考。诗的后半部分则流露出一种对世俗的反思,诗人似乎在逃避现实的忙碌,而选择在这片自然中小憩,体现了他对自然的向往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整首诗在描绘壮丽景色的同时,也蕴含了深厚的哲理,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与思想深度,是一首兼具美感与思考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峰头雁何在,井底龙不出:开篇描绘孤寂的景象,雁不知去向,龙隐匿于井底,暗示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渺小。
- 吐作玉虹流,倒挂二千尺:水流如玉虹般清澈,悬挂高度达到二千尺,展现自然的壮丽。
- 落涧势初缓,渐听转山急:水流落入山涧,初时轻缓,随后急流声渐显,表现出自然力量的变化。
- 噀面飞雨过,著衣晨雾湿:雨水打在脸上,衣服被晨雾打湿,营造出清新湿润的氛围。
- 造物等幻戏,此地真绝特:自然的造化如同幻影的戏剧,这里是独特的天地。
- 勿言王事劳,遇胜得小立:不要说世间的劳累,能在美景中小憩已是幸事。
- 惭愧大尊者,几载面青壁:对高人感到惭愧,面对青壁多年来无言以对。
- 山高不碍见,泉声不妨寂:高山并不妨碍视野,泉水声不影响宁静,强调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吐作玉虹流”比喻水流的清澈与美丽。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性,增强感情的共鸣。
- 对仗:整首诗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山水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反思,强调自然之美与人内心的宁静,体现了对世俗生活的逃避与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雁:象征离去与孤独。
- 龙:代表神秘与力量。
- 玉虹:象征清澈与美丽。
- 晨雾:传达清新、宁静的氛围。
- 山涧:象征自然的变化与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峰头雁何在”是什么意思? A. 雁在飞翔
B. 雁不知飞往何处
C. 雁在树上
答案: B -
“吐作玉虹流”中的“玉虹”指的是什么? A. 雪
B. 水流
C. 彩虹
答案: B -
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态度是? A. 热爱
B. 无奈
C. 逃避
答案: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淑真的《夜泊牛斗星》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水之美,但更侧重于独处的宁静与思考。
- 李白《望庐山瀑布》:虽同样描绘瀑布的壮丽,但更强调个人的豪情与壮志。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山水诗研究》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与深刻的人生思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情怀与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