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剡溪道上一首》
时间: 2025-01-19 22:32: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剡溪道上一首
作者: 刘一止 〔宋代〕
一水萦不断,千岩翠相扶。
孤篷载雪归,我昔见画图。
今年两经行,明晦自惨舒。
旱夏山若焦,秋至潦溢途。
是中无故人,王事当驰驱。
景物寄心赏,随遇便有馀。
不觉老季真,乞归尚狂疏。
官家赐闲身,用底一曲湖。
白话文翻译:
诗的主题是作者在剡溪的游历,描绘了自然美景与个人情怀的交融。诗中写道:一条清流环绕不断,翠绿的千岩互相依偎。孤舟载着白雪归来,我曾见过这样的画面。今年又经历了两次,明暗交替令人感到心情惨淡而舒畅。干旱的夏天,山似焦,秋天来临时,水流满溢路途。在这景致中没有故人相伴,王事繁忙不得不奔波。景物寄托了我的欣赏之情,随遇而安便有富足。不觉中已老去,乞求归去仍是狂妄而疏远。官家赐予闲暇的身心,想要以此来享受湖上的一曲。
注释:
字词注释:
- 萦:环绕,绕行。
- 孤篷:指孤独的小船。
- 载雪归:形容船上载着白雪,暗喻回归时的清冷。
- 明晦:指明亮与阴暗,象征人生的起伏。
- 潦溢:水流满溢的样子。
- 王事:指朝廷的事务。
- 乞归:请求归隐或回家。
- 闲身:指闲适的生活状态。
- 一曲湖:指湖上的音乐,象征宁静的生活。
典故解析:
- “见画图”:可能指代某幅名画,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
- “王事当驰驱”:反映了当时士人对朝廷事务的无奈与奔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一止,宋代诗人,风格清新,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展现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剡溪,表现作者对自然的敏感和对人生的思考,反映了宋代士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
诗歌鉴赏:
《剡溪道上一首》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诗人在游历剡溪的过程中,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全诗通过对水、山、舟、雪等自然意象的描绘,展现出一幅恬静而又富有变化的画面。
开篇以“一水萦不断,千岩翠相扶”引入,勾勒出剡溪的自然风光,水流绵延,山岩翠绿,形成了和谐的景致。接着,诗人回忆往昔,提到“孤篷载雪归”,表现出一种孤独与清冷的情感,似乎在暗示诗人的内心世界。
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年的游历与往年有所不同,诗人感受到明暗交替的心情,揭示了人生在经历风雨后的沉淀与反思。诗中“旱夏山若焦,秋至潦溢途”,描绘了季节的变化与自然的无常,亦可看作人生的隐喻。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无故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孤独感。尽管生活繁忙,王事繁重,但他依然能够在自然中找到乐趣与满足,体现出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最后,诗人感叹自己已不再年轻,渴望归隐的心情跃然纸上,反映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水萦不断,千岩翠相扶”:水流环绕,山岩相依,描绘出自然的和谐美。
- “孤篷载雪归,我昔见画图”:孤舟载雪,暗喻孤独,回忆往昔美好画面。
- “今年两经行,明晦自惨舒”:今年的游历让人感到心情复杂,明暗交替。
- “旱夏山若焦,秋至潦溢途”:干旱夏季的焦灼与秋季的丰盈形成对比,象征人生的变化。
- “是中无故人,王事当驰驱”:孤独无友,忙于朝廷事务,反映士人的无奈。
- “景物寄心赏,随遇便有馀”:在自然中找到乐趣,表现出一种洒脱的态度。
- “不觉老季真,乞归尚狂疏”:感慨岁月流逝,渴望归隐的心情。
- “官家赐闲身,用底一曲湖”:期待在闲暇中享受自然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孤篷载雪归”暗喻内心的孤独感。
- 对仗:如“明晦自惨舒”,通过对比突显情感的复杂。
- 拟人:景物赋予情感,反映诗人内心的波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的感慨,体现出一种追求宁静生活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象征流动与生命的延续。
- 山:代表稳重与永恒。
- 孤篷:暗示孤独与独立。
- 雪:象征纯洁与清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孤篷”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孤独
B. 幸福
C. 繁忙
D. 兴奋 -
“旱夏山若焦”中的“焦”字形容什么?
A. 山的颜色
B. 天气的热度
C. 景色的美丽
D. 人的心情 -
诗中提到的“王事”主要指什么?
A. 个人事务
B. 朝廷事务
C. 家庭事务
D. 社会事务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刘一止的《剡溪道上一首》都描绘了自然美景,但王维更注重山水的静谧与哲思,而刘一止则通过个人情感的流露与自然的交融,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山水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