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夹辅曾调鼎,分忧屡建牙。
虏犹闻范老,盗亦说宗爷。
公晚参黄檗,人痴望白麻。
临歧却荤茹,应怕念头差。
白话文翻译:
在朝中曾经调和政事,分忧国事屡次出谋划策。
敌人还听说过范仲淹的事迹,盗贼也谈论宗泽的威名。
公在晚年拜访黄檗,令人感到痴迷的是白麻。
在临近别离时却要戒除荤腥,应该怕的是念头不正。
注释:
- 夹辅:指辅佐君主的官员。
- 调鼎:比喻调和政事。
- 分忧:指为国家分忧。
- 范老:指范仲淹,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 宗爷:指宗泽,南宋的名将,因其在抵抗外敌中的表现而受到尊重。
- 黄檗:指黄檗山,禅宗圣地。
- 白麻:可能指白麻布,象征简单清淡的生活。
- 荤茹:荤食和素食,表明生活方式的选择。
- 念头差:指思想不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道元,号天池,南宋诗人,政治家,以豪放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情感真挚,语言生动,常常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不安、外敌入侵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对好友的怀念,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关心和对友人的敬仰。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挽柳斋陈公四首》通过对陈公一生的回顾,展现了一个为国分忧、身处动荡时代的政治家形象。首句“夹辅曾调鼎”便开宗明义,表明陈公在政治上的重要地位与贡献,接着“分忧屡建牙”进一步强调了其为国家尽心尽力的精神,体现了一种深厚的责任感和忠诚。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以“虏犹闻范老,盗亦说宗爷”来引入范仲淹和宗泽这两位历史人物,表明陈公的声望与历史渊源。范仲淹以“先忧后乐”的政治理想而著称,而宗泽则是对抗外敌的英雄,二者的引入使得陈公的形象更加高大。
“公晚参黄檗”一语则显示出陈公在晚年选择了隐逸的生活,象征着一种对清淡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争的超脱。“临歧却荤茹”则隐喻在临别时对生活态度的反思,表明诗人在面对生死离别时的内心挣扎与哲思。
整首诗通过对陈公一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仰和思念,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社会、历史的深刻理解与思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夹辅曾调鼎:反映陈公在政治上的重要作用,具有调和和稳定的意义。
- 分忧屡建牙:强调其为国家分忧的贡献,展现出作为政治家的责任感。
- 虏犹闻范老: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提及,赋予陈公更高的历史地位。
- 盗亦说宗爷:进一步强调对陈公声望的认可,表明其影响力。
- 公晚参黄檗:转向对陈公晚年选择的描写,表现出隐逸的向往。
- 人痴望白麻:强调对简单生活的追求,同时暗示人生的哲思。
- 临歧却荤茹:在临别时的反思,展现出对生活方式的思考。
- 应怕念头差:暗示在面对生死时,内心的挣扎与警惕。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典故:引用历史人物,赋予诗歌更深的文化内涵。
- 比喻:通过生活方式的对比,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展现了对国家与历史的关注,反映出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通过陈公的形象,诗人传达了对忠诚与责任的赞美,同时也展现出对生活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檗:象征着隐逸与佛教文化。
- 白麻:象征简单、清淡的生活,代表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 荤茹:象征生活方式的选择与哲学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刘克庄的《挽柳斋陈公四首》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友人的怀念
B. 自我反省
C. 对国家的批评
D. 对自然的赞美 -
“夹辅曾调鼎”中的“调鼎”指的是什么?
A. 煮食
B. 调和政事
C. 制造乐器
D. 进行贸易 -
诗中提到的“范老”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范仲淹
B. 范冰冰
C. 范氏家族
D. 范文芳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挽柳斋陈公四首》均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怀念,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情感,后者则更多涉及历史与责任。
- 《登高》同样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刘克庄的作品形成呼应。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 《刘克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