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乐》
时间: 2024-09-19 22:03: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逍遥乐
黄庭坚 〔宋代〕
春意渐归芳草。故国佳人,千里信沈音杳。
雨润烟光,晚景澄明,极目危栏斜照。
梦当年少。对樽前上客邹枚,小鬟燕赵。
共舞雪歌尘,醉里谈笑。花色枝枝争好。
鬓丝年年渐老。如今遇风景,空瘦损向谁道。
东君幸赐与,天幕翠遮红绕。
休休,醉乡歧路,华胥蓬岛。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气息渐渐回归,芳草如茵。故乡的佳人,远在千里之外,音信全无。
细雨滋润了烟雾笼罩的光景,傍晚的景色清澈明亮,极目远眺,危栏的斜阳映照。
梦中当年少,面对酒杯前的上客邹枚和小鬟燕赵。
我们一起在雪中歌舞,醉酒中谈笑风生。花儿的色彩,枝枝竞相争艳。
鬓发丝丝年年渐老,如今遇到美好的风景,心中空虚又无从诉说。
东君(春天的神)幸好赐予我,天幕如翠绿般遮掩,红花环绕。
休息吧,醉乡的歧路,华胥蓬岛。
注释:
- 芳草:指春天生长的草,象征生机与希望。
- 故国佳人:故乡的美人,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千里信沈音杳:形容与故乡的联系断绝,音信全无。
- 雨润烟光:细雨滋润了朦胧的景象。
- 樽前:指酒杯前。
- 邹枚:可能为友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 小鬟:年轻的女侍者。
- 花色枝枝争好:形容花朵的色彩各有千秋。
- 东君:春天的神,象征春的到来。
- 华胥蓬岛:传说中梦幻的地方,象征超脱与安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溪,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与苏轼、米芾并称为“宋四家”,在诗词方面具有独特的风格,常运用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意境,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逍遥乐》创作于黄庭坚中年时期,正值其人生的多重经历与思考交汇之时。诗中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逍遥乐》是一首抒情诗,展现了黄庭坚对春天、故乡的思念,以及对青春流逝的感慨。诗的开端用“春意渐归芳草”描绘了春天的生机,紧接着转入对故国佳人的思念,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诗中描绘的场景如“雨润烟光”和“晚景澄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细腻感受。
随着诗情的推进,黄庭坚引入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提到与友人共饮把酒的情景,描绘出一幅欢快的生活画面。然而,随即而来的却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鬓丝年年渐老”,岁月如梭,曾经的欢愉似乎在现实生活中变得无从诉说。最后,诗人回归到春的主题,表达一丝希望与逃避现实的渴望,提到“华胥蓬岛”,象征着一种理想的归宿。
整首诗在形式上层次分明,情感上则深邃而真挚,展现了黄庭坚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生命无常的哲理思考,充满了浓厚的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意渐归芳草:春天的气息渐渐回归,暗示着万物复苏。
- 故国佳人,千里信沈音杳:怀念故乡的美人,表达对故土的思念与孤独感。
- 雨润烟光,晚景澄明:描绘了一个宁静而清晰的傍晚景象,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氛围。
- 梦当年少:回忆年轻时的美好时光。
- 对樽前上客邹枚,小鬟燕赵:与朋友共饮,重温旧日情谊。
- 共舞雪歌尘,醉里谈笑:描绘出欢快的饮酒场景,充满生机。
- 花色枝枝争好:花朵竞相争艳,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活力。
- 鬓丝年年渐老:感慨岁月无情,青春易逝。
- 如今遇风景,空瘦损向谁道:虽遇美景,但内心却感到空虚与无奈。
- 东君幸赐与,天幕翠遮红绕: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激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休休,醉乡歧路,华胥蓬岛:希望逃离现实,寻求理想的安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神称为“东君”,赋予其人格化的特征。
- 对仗:如“雨润烟光,晚景澄明”,工整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为自然景象赋予情感,使得诗句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充满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又展现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意:象征生机与希望。
- 芳草:代表青春与美好。
- 故国佳人:寄托思乡之情。
- 雨润烟光:象征柔和与宁静。
- 华胥蓬岛:象征理想的归宿,超脱现实的梦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故国佳人”指的是什么?
- A. 亲人
- B. 朋友
- C. 爱人
- D. 宠物
-
“鬓丝年年渐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高兴
- B. 愤怒
- C. 感慨
- D. 忘记
-
华胥蓬岛象征什么?
- A. 理想与逃避
- B. 现实
- C. 朋友
- D. 亲情
答案:
- C. 爱人
- C. 感慨
- A. 理想与逃避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 - 苏轼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水调歌头》与《逍遥乐》同样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前者更多的是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而后者则是对故乡与青春的怀念。两者在情感深度和艺术表现上相辅相成,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黄庭坚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