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日狂风桃柳休,常因酒尽觉春愁。
泰山为肉酿沧海,料得人昌无白头。
白话文翻译:
在十天的狂风中,桃柳都已经停止了生长,常常因为酒喝完了而感到春天的忧愁。泰山就像是肉体的化身,酿造出广阔的沧海,想必人们的繁荣昌盛是不会有白头的那一天的。
注释:
字词注释:
- 十日:指连续的十天。
- 狂风:猛烈的风。
- 桃柳:桃树和柳树,象征春天。
- 酒尽:指酒喝完了。
- 春愁:春天的忧愁。
- 泰山:中国著名的山,象征着伟大的事物。
- 肉酿沧海:比喻将肉体的精华化为海洋,形象生动。
- 白头:形容人变老。
典故解析:
- 泰山:作为五岳之首,象征着稳定和伟大,常用于表达一种强大和持久的力量。
- 桃柳:春天的代表植物,象征着生命力和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溪,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豪放著称,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黄庭坚中年时期,正值他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慨、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反映了他对酒的喜爱与忧愁的交织。
诗歌鉴赏:
这首诗融合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通过对桃柳的描绘,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短暂。开头的“十日狂风桃柳休”,不仅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写,更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接着,诗人借酒抒情,表达了因酒而生的春愁,显示了个人情感的复杂与深邃。
“泰山为肉酿沧海”一句则用夸张的手法,表明生命的伟大与渺小,泰山的巍峨与沧海的浩瀚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人们在历史长河中的微不足道。最后一句“料得人昌无白头”,更是对未来的希望与期许,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多彩,情感上深刻真挚,体现了黄庭坚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展现出浓厚的哲理思考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日狂风桃柳休:描绘十天的狂风影响了桃柳的生长,象征春天的短暂和生命的脆弱。
- 常因酒尽觉春愁:因酒而生的愁苦,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眷恋和对现实的无奈。
- 泰山为肉酿沧海:通过夸张的比喻,表现出人类生命的珍贵与渺小。
- 料得人昌无白头:寄寓对未来繁荣的期待,表达了对人生的乐观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泰山比作肉体,沧海比作生命的延续,形象生动。
- 夸张:以夸张手法表达生命的伟大,增强了诗歌的表达力。
- 对仗:整体结构和意象的对称使诗歌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与人生的探讨,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未来的期待,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柳: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短暂。
- 酒:象征人类情感的寄托与生活的烦恼。
- 泰山:象征伟大与永恒,反映出人类的渺小。
- 沧海:象征生命的浩瀚与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桃柳”象征什么?
- A. 夏天的炎热
- B. 春天的生机
- C. 秋天的丰收
- D. 冬天的寒冷
-
“泰山为肉酿沧海”中的“肉”指的是:
- A. 食物
- B. 生命的精华
- C. 物质的丰富
- D. 个人的欲望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 苏轼《赤壁赋》
诗词对比: 黄庭坚的诗与李白的《将进酒》在主题上都涉及饮酒与人生感悟,但黄庭坚更注重自然的描绘和哲理思考,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豪放与激情。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位诗人在表达情感和哲理时的不同风格与个性。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了黄庭坚的作品及其生平介绍。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对古诗词的分析与解读。
- 《黄庭坚研究》:专门研究黄庭坚诗歌的文章和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