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天晓角 避地剑津,有祝呈梅叟师里中》

时间: 2025-01-02 10:41:09

泪在声先。

呗音闻佛天。

镇口莲台膜拜,祝法雨,洒烽烟。

自怜羁旅边。

露枝栖病蝉。

须得个平安字,消远望,展眉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霜天晓角 避地剑津,有祝呈梅叟师里中
泪在声先。呗音闻佛天。
镇口莲台膜拜,祝法雨,洒烽烟。
自怜羁旅边。露枝栖病蝉。
须得个平安字,消远望,展眉弯。

白话文翻译

在声音先行的地方,我已流下了泪水,呗音传来,仿佛听见佛陀在说法。
在镇口的莲台前膜拜,祝愿法雨如烽烟般洒落。
我自怜在他乡的孤独,露水滋润着栖息的病蝉。
我只希望能得到一个“平安”字,消解远方的思念,展现出笑颜的弯曲。

注释

  • 呗音:指一种低沉的歌声或吟唱,古时常与佛教活动有关。
  • 莲台:佛教中常用的道场,象征着清净和灵性。
  • 法雨:佛教用语,指佛法的滋润与教化。
  • 羁旅:指旅途中的孤独感。
  • 平安字:象征着平安的愿望。

典故解析

“莲台”与“法雨”均出自佛教文化,莲花象征着出污泥而不染的纯洁,法雨则象征着智慧与慈悲的降临。这些元素反映了诗人对佛教信仰的依赖与向往,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蘅,近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而著称。他的作品往往富含哲理,抒发情感,常常与佛教文化相结合,展现出深邃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诗人经历一段孤独的旅程时,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对平安的渴望以及对佛教信仰的寄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音声、泪水等意象,传达出他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渴求。

诗歌鉴赏

《霜天晓角》以一种淡淡的忧伤贯穿始终,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感与对平安的渴望相互交织。首句“泪在声先”便将读者引入了一个情感充沛的场景,声音与泪水相伴,仿佛在诉说着一些难以言喻的痛楚与思念。接着,诗人提到“呗音闻佛天”,在这低吟浅唱中,似乎隐含着一种对佛法的向往与依赖,表现了人类对超越苦难的渴求。

在“镇口莲台膜拜”的描绘中,诗人将佛教的元素与个人情感结合,莲台不仅是信仰的象征,更是他内心平静的寄托。随后“祝法雨,洒烽烟”,此句通过法雨与烽烟的对比,展现了信仰的希望与现实的纷扰,使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无奈与期待。

最后两句“须得个平安字,消远望,展眉弯”,不仅表达了对平安的渴望,更是对生活中美好情感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希望通过平安来解开心灵的枷锁,重新获得生活的乐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泪在声先:泪水先于声音流出,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冲击。
  2. 呗音闻佛天:低吟的声音仿佛听到了佛的教诲,体现了对信仰的渴望。
  3. 镇口莲台膜拜:在镇口的莲台前膜拜,象征着对佛教的崇敬。
  4. 祝法雨,洒烽烟:希望法雨洒落,象征着智慧与关怀的降临。
  5. 自怜羁旅边:在旅途中的孤独感,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
  6. 露枝栖病蝉:露水滋润着病蝉,暗示着脆弱与无助。
  7. 须得个平安字:渴望平安,体现出对生活安宁的追求。
  8. 消远望,展眉弯:希望消解思念,展现出笑容,反映出对未来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法雨”比作滋润心灵的恩泽。
  • 拟人:蝉被描绘为“病蝉”,赋予其情感,使得孤独感更加深刻。
  • 对仗:如“祝法雨,洒烽烟”,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传达了诗人对平安的渴望与对佛法的依赖,反映了在孤独旅途中对故乡和理想生活的思考与向往,蕴含着人生的哲理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泪水:象征情感的宣泄与苦楚。
  • 莲台:象征灵性与信仰。
  • 法雨:象征知识与慈悲的滋润。
  • :代表孤独与脆弱。
  • 平安字:象征内心的安宁与满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呗音”指的是什么?

    • A. 高亢的歌声
    • B. 低沉的吟唱
    • C. 嘈杂的噪音
  2. “镇口莲台膜拜”中的“莲台”象征什么?

    • A. 富贵
    • B. 信仰与灵性
    • C. 远方的思念
  3. “须得个平安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 A. 对财富的渴望
    • B. 对平静生活的追求
    • C. 对名声的向往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对,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刘蘅的诗更关注个人内心的孤独与对信仰的寄托,而李白则更强调对月光和自然的感悟。

参考资料

  1.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王小波
  2. 《现代诗歌发展史》 - 李明
  3. 《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学》 - 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