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霜天晓角 咏月
作者: 陈祖绶 〔清代〕
风露今宵。正秋江退潮。洗出菱花半面,鲛室织不成绡。
萧萧秋思遥。北云胡马娇。那得化成铁斧,修月户照星轺。
白话文翻译:
今夜的风露,正是秋天的江水退潮,洗出来的菱花只有一半的倒影,鲛人织不成绡纱。
萧萧的秋思飘渺而远,北方的云中,胡马显得娇艳。
哪里能化作铁斧,来修补那月亮的门,照亮星星的车轱辘。
注释:
字词注释:
- 风露:指冷风和露水,表现出秋天的寒意。
- 菱花:水生植物的花,常用以象征美丽的事物。
- 鲛室:传说中鲛人居住的地方,鲛人以泪水织绡。
- 北云:指北方的云彩。
- 胡马:指北方的马,象征勇猛和远方。
- 铁斧:比喻具有强大力量的工具。
典故解析:
- 鲛人织绡:出自古代传说,鲛人用泪水织成绡纱,象征美丽而又悲伤的情感。
- 月户:指月亮的门,象征着通往理想和美好的空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祖绶,清代著名诗人,才华横溢,擅长诗词和书法。他的诗作多以自然景色和情感抒发为主,风格清新而深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秋季,诗人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色和月亮的意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霜天晓角 咏月》通过精妙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秋天夜晚的深刻感受。开篇“风露今宵”便设定了一个清冷的氛围,令人感受到秋夜的凄凉和孤独。接着“正秋江退潮”,描绘了江水的退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无情,突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洗出菱花半面”则将自然景物与诗人的内心情感相结合,菱花的倒影只显现出一半,暗示了内心的缺失与遗憾。鲛室的“织不成绡”,不仅是对美丽事物的追求,也是对人生理想的追寻,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求与无奈。
“萧萧秋思遥”一语,进一步加强了思念的情感,北云与胡马的结合,象征着远方的思念和希望。而“那得化成铁斧,修月户照星轺”则是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反思,借用铁斧的力量,渴望修补那遥不可及的月亮,表现了对理想和美好的强烈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思念与感慨,同时也蕴含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露今宵:描绘出一个清冷的秋夜,给人以静谧的感觉。
- 正秋江退潮:江水在秋夜中的退潮,象征时间的流逝。
- 洗出菱花半面:菱花的倒影只显现出一半,暗示着缺失和遗憾。
- 鲛室织不成绡: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追梦的无奈。
- 萧萧秋思遥:思念的情感悠远而深沉。
- 北云胡马娇:北方的云彩与马,象征着对远方的向往。
- 那得化成铁斧,修月户照星轺:对理想的渴望和现实的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江退潮比作时间的流逝。
- 拟人:将思念的情感描绘得如同实体。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严谨,体现了古典诗词的对仗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露:象征秋的清冷。
- 菱花:美丽而又脆弱的事物。
- 鲛室:传说中的美好与幻想。
- 北云:象征遥远与思念。
- 铁斧:象征力量与改变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菱花”象征什么?
A. 美丽的事物
B. 伤痛的记忆
C. 自然的宁静
D. 无法实现的理想 -
“修月户照星轺”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现实的无奈
B. 对理想的渴望
C. 对自然的敬畏
D. 对时间的感叹 -
诗中提到的“北云胡马娇”指的是什么?
A. 秋天的景色
B. 对远方的向往
C. 自然的美丽
D. 生活的烦恼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与《霜天晓角 咏月》:两首诗都以月亮为主题,但前者更多表现孤独与洒脱,而后者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