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01 13:51:11

三年非一事,知尽爱人心。

满任添新发,还家带旧琴。

鹊声先棹去,柳色到都深。

即日应冠豸,凭共记得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诗二首 其二 赵师秀 〔宋代〕

三年非一事,知尽爱人心。 满任添新发,还家带旧琴。 鹊声先棹去,柳色到都深。 即日应冠豸,凭共记得沈。

白话文翻译:

三年来似乎没有做成什么事情,但却深刻了解了爱人的心。 在任期满后,头发增添了新白,带着旧时的琴回家。 喜鹊的叫声预示着好消息,柳树的颜色也变得深沉。 今天应该戴上官帽,希望大家都记得我。

注释:

  • 三年非一事:指三年来似乎没有显著的成就。
  • 知尽爱人心:深刻理解了爱人的心意。
  • 满任添新发:任期满后,头发因忧虑而变白。
  • 还家带旧琴:带着旧时的琴回家,象征着不忘旧情。
  • 鹊声先棹去:喜鹊的叫声预示着好消息。
  • 柳色到都深:柳树的颜色变得深沉,可能暗喻时光的流逝。
  • 即日应冠豸:今天应该戴上官帽,指即将上任。
  • 凭共记得沈:希望大家都记得我。

诗词背景:

赵师秀是宋代诗人,其诗作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生活哲理。这首诗可能是在他任期满后,回顾过去三年的经历,表达了对爱人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期望。诗中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重视情感和记忆的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过去三年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展望。诗中“三年非一事”一句,看似自谦,实则透露出对人生经历的深刻感悟。“知尽爱人心”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感悟,表明在看似平凡的日子里,诗人对爱人的理解达到了新的高度。后几句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如“满任添新发”、“还家带旧琴”,展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寄托。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三年非一事”:诗人自谦地说三年来没有显著的成就,但实际上这三年对他的人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 “知尽爱人心”:这三年让诗人深刻理解了爱人的心意,这是他最大的收获。
    • “满任添新发”:任期满后,诗人的头发因忧虑而变白,这是他经历的见证。
    • “还家带旧琴”:带着旧时的琴回家,象征着诗人不忘旧情,珍惜过去的记忆。
    • “鹊声先棹去”:喜鹊的叫声预示着好消息,诗人对未来充满期待。
    • “柳色到都深”:柳树的颜色变得深沉,可能暗喻时光的流逝,也可能是诗人对未来的深思。
    • “即日应冠豸”:今天应该戴上官帽,指诗人即将上任,开始新的生活。
    • “凭共记得沈”:希望大家都记得他,这是诗人对人际关系的重视。
  • 修辞手法:

    • 比喻:“满任添新发”用头发变白比喻忧虑和岁月的流逝。
    • 象征:“还家带旧琴”用旧琴象征不忘旧情和珍惜过去的记忆。
    • 拟人:“鹊声先棹去”将喜鹊的叫声拟人化,预示着好消息。
  •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三年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展望,强调了情感的重要性和对人际关系的重视。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满任添新发”:头发变白,象征忧虑和岁月的流逝。
    • “还家带旧琴”:旧琴,象征不忘旧情和珍惜过去的记忆。
    • “鹊声先棹去”:喜鹊的叫声,预示着好消息。
    • “柳色到都深”:柳树的颜色,可能暗喻时光的流逝。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三年非一事”指的是什么? A. 三年来没有显著的成就 B. 三年来一事无成 C. 三年来成就非凡 D. 三年来专注于爱情
    2. “知尽爱人心”表达了什么? A. 对爱人的深刻理解 B. 对爱人的失望 C. 对爱人的忽视 D. 对爱人的遗忘
    3. “还家带旧琴”中的“旧琴”象征什么? A. 新的开始 B. 过去的记忆 C. 未来的希望 D. 忧虑和烦恼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记忆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通过对月夜的描绘,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忧虑。
  • 诗词对比:

    • 赵师秀的《诗二首 其二》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都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展望,但赵师秀的诗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而苏轼的诗则更加注重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师秀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宋代诗词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词的详细解析和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赵师秀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