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徐玑五首 其二》

时间: 2025-01-01 12:44:01

昔吾与君游,嫌疏不嫌数。

自为贫窭驱,十载九离索。

前年会京都,勖我返林薄。

吾贫未得归,君死不可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哭徐玑五首 其二 赵师秀 〔宋代〕

昔吾与君游,嫌疏不嫌数。 自为贫窭驱,十载九离索。 前年会京都,勖我返林薄。 吾贫未得归,君死不可作。

白话文翻译:

过去我和你一起游玩,不嫌次数少,只怕关系疏远。 自从因为贫穷而奔波,十年中有九年都是离散孤独的。 前年在京都相遇,你鼓励我回到山林隐居。 我因为贫穷还未能归隐,而你却已经离世,无法再相见了。

注释:

嫌疏不嫌数:嫌关系疏远,不嫌见面的次数少。 贫窭:贫穷。 离索:离散,孤独。 勖:鼓励。 林薄:指山林隐居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师秀,字子野,南宋诗人,与徐玑等人并称“永嘉四灵”。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之景,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师秀在得知好友徐玑去世后所作的悼念诗。诗中回忆了与徐玑的友情和过往的共同经历,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未能实现隐居愿望的遗憾。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回忆与徐玑的友情,展现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诗中“昔吾与君游,嫌疏不嫌数”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即使见面次数不多,但只要关系亲密,便不觉得疏远。“自为贫窭驱,十载九离索”则反映了诗人因贫穷而四处奔波,与友人长期分离的无奈。最后两句“吾贫未得归,君死不可作”,既表达了对未能实现隐居愿望的遗憾,也抒发了对逝去友人的哀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友情的回忆,传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昔吾与君游,嫌疏不嫌数:回忆过去与徐玑的友情,强调关系的亲密,不嫌见面次数少。
  2. 自为贫窭驱,十载九离索:因贫穷而四处奔波,与友人长期分离,表达了无奈和孤独。
  3. 前年会京都,勖我返林薄:前年在京都相遇,徐玑鼓励诗人回到山林隐居,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4. 吾贫未得归,君死不可作:诗人因贫穷未能归隐,而徐玑已经离世,无法再相见,表达了遗憾和哀痛。

修辞手法:

  • 对仗:“嫌疏不嫌数”中的“嫌疏”与“不嫌数”形成对仗,强调了关系的亲密。
  • 比喻:“十载九离索”中的“离索”比喻长期分离的孤独状态。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怀念逝去的好友和对未能实现隐居愿望的遗憾。通过回忆与徐玑的友情,诗人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同时也抒发了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贫窭:象征贫穷和生活的艰辛。
  • 离索:象征长期分离的孤独状态。
  • 林薄:象征隐逸生活的理想之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嫌疏不嫌数”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什么态度? A. 疏远 B. 珍视 C. 无所谓 答案:B

  2. “自为贫窭驱,十载九离索”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A. 富裕安逸 B. 四处奔波 C. 隐居山林 答案:B

  3. “前年会京都,勖我返林薄”中,徐玑鼓励诗人做什么? A. 留在京都 B. 回到山林隐居 C. 四处游历 答案:B

  4. “吾贫未得归,君死不可作”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遗憾 C. 愤怒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徐玑的其他诗作,如《夏日绝句》等,可以了解徐玑的诗风和创作特点。
  • 赵师秀的其他诗作,如《秋夜寄邱员外》等,可以进一步了解赵师秀的诗风和创作主题。

诗词对比:

  • 徐玑的《夏日绝句》与赵师秀的《哭徐玑五首 其二》对比,可以了解两位诗人在表达友情和隐逸生活向往方面的异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师秀和徐玑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两位诗人的创作。
  • 《永嘉四灵诗集》:收录了“永嘉四灵”的诗作,可以了解这一诗派的创作特点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