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判官》

时间: 2025-01-17 09:50:03

三岁莲华幕,何曾仕者同。

开墙通野客,分树借江鸿。

与世如无味,于民自有功。

神仙今已近,不畏引帆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赵判官 赵师秀 〔宋代〕 三岁莲华幕,何曾仕者同。 开墙通野客,分树借江鸿。 与世如无味,于民自有功。 神仙今已近,不畏引帆风。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莲华幕中任职三年,与那些普通的官员不同。开放围墙与野外的客人交流,分享树木给江上的鸿雁。在世俗中感到无趣,但对民众却有实实在在的贡献。如今神仙般的生活已经近在咫尺,不再畏惧引领船帆的风。

注释: 字词注释:

  • 莲华幕:指官署,因古代官署多用莲花装饰,故称。
  • 仕者:指官员。
  • 开墙通野客:开放围墙,与外界交流。
  • 分树借江鸿:比喻分享资源,帮助他人。
  • 与世如无味:在世俗生活中感到无趣。
  • 于民自有功:对民众有实际的贡献。
  • 神仙今已近:比喻生活接近理想状态。
  • 不畏引帆风:不再畏惧困难和挑战。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通过比喻和象征表达诗人的生活态度和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师秀,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理想生活的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赵师秀在官场任职多年后,对现实生活感到厌倦,向往一种更自由、更理想的生活状态时所作。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官场生活与理想生活的不同,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厌倦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开墙通野客,分树借江鸿”展现了诗人开放的心态和乐于助人的品质。而“与世如无味,于民自有功”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在世俗中的无趣感与对民众的实际贡献。最后两句“神仙今已近,不畏引帆风”则预示着诗人即将迎来理想生活,不再畏惧任何挑战。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坚定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三岁莲华幕,何曾仕者同。”:诗人已在官场任职三年,但与普通官员不同,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
  2. “开墙通野客,分树借江鸿。”:诗人开放心态,乐于与外界交流,分享资源,帮助他人。
  3. “与世如无味,于民自有功。”:在世俗中感到无趣,但对民众有实际的贡献。
  4. “神仙今已近,不畏引帆风。”:理想生活近在咫尺,不再畏惧任何挑战。

修辞手法:

  • 比喻:“分树借江鸿”比喻分享资源,帮助他人。
  • 象征:“神仙今已近”象征理想生活。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强调在世俗中保持自我,对民众有实际贡献,并勇敢追求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莲华幕:象征官场。
  • 野客:象征外界、自由。
  • 江鸿:象征帮助他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开墙通野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A. 封闭 B. 开放 C. 保守
  2. “与世如无味”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什么感受? A. 喜爱 B. 无趣 C. 满足
  3. “神仙今已近”中的“神仙”象征什么? A. 官场 B. 理想生活 C. 民众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了对自然和理想生活的向往。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赵师秀的诗更多了一层对世俗的厌倦和对民众的贡献。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宋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