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 新凉物物有精神,静倚书窗听雨声。 忽忆子綦元未解,强分天籁太粗生。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新秋的凉意让万物都显得有生气,我静静地靠着书窗听雨声。忽然想起子綦的学问我原本未能完全理解,勉强分辨自然的声音显得太过粗糙。
注释:
- 新凉:指初秋的凉意。
- 物物:指万物。
- 精神:生气,活力。
- 静倚:静静地靠着。
- 书窗:书房或读书处的窗户。
- 子綦:古代学者,此处可能指某位具体的学者或作者的朋友。
- 元未解:原本未能完全理解。
- 强分:勉强分辨。
- 天籁:自然的声音。
- 太粗生:太过粗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他的诗文多表现理学思想,风格清新自然。此诗可能是在城南书院讲学或读书时所作,表达了对学问的追求和对自然之美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张栻在城南书院的活动期间,可能是在一个初秋的雨天,作者静坐书房,感受到新凉带来的生机,同时思考学问,表达了对深奥学问的向往和对自然声音的细腻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初秋新凉带来的万物生机和静听雨声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学问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诗中“新凉物物有精神”一句,既描绘了季节的变化,也隐喻了学问的新鲜与活力。“静倚书窗听雨声”则展现了作者静谧的心境和对自然声音的欣赏。后两句通过对子綦学问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深奥学问的追求和对自我认知的反思,体现了作者谦逊和自我批评的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新凉物物有精神”:初秋的凉意让万物都显得有生气,这里的“新凉”不仅指天气的变化,也隐喻了学问的新鲜与活力。
- “静倚书窗听雨声”:作者静静地靠着书窗,聆听雨声,这里展现了作者静谧的心境和对自然声音的欣赏。
- “忽忆子綦元未解”:忽然想起子綦的学问我原本未能完全理解,这里表达了作者对深奥学问的追求。
- “强分天籁太粗生”:勉强分辨自然的声音显得太过粗糙,这里体现了作者谦逊和自我批评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拟人:“新凉物物有精神”中,将“新凉”赋予了使万物有生气的能力,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 对比:“忽忆子綦元未解”与“强分天籁太粗生”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学问的深刻思考和对自我认知的反思。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对学问的深刻追求和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以及对自我认知的谦逊和自我批评。
意象分析:
- 新凉:初秋的凉意,象征季节的变化和学问的新鲜与活力。
- 雨声:自然的声音,象征宁静和深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新凉物物有精神”中的“新凉”指的是什么? A. 初春的凉意 B. 初秋的凉意 C. 冬天的寒冷
- 作者在诗中提到的“子綦”是谁? A. 古代学者 B. 作者的朋友 C. 作者的弟子
- 诗中“强分天籁太粗生”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态度? A. 自信 B. 谦逊 C. 骄傲
答案: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张栻的其他作品,如《南轩集》中的诗文,以更全面地了解其文学风格和思想。
诗词对比: 可以与朱熹的诗作进行对比,朱熹的诗同样注重理学思想的表达,但风格可能更为严谨和深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南轩集》、《宋诗选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