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鸡头子二首》
时间: 2025-01-01 13:45: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食鸡头子二首》
作者:杨万里
三危瑞露冻成珠,
九转丹砂链久如。
鼻观温芳炊桂歇,
齿根熟软剥胎余。
半瓯鹰爪中秋近,
一炷龙涎丈室虚。
却忆吾庐野塘味,
满山柿叶正堪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对美食的感慨,开头提到美味的滋味如同三危山上的露珠一样珍贵,接着说九转丹砂的美味让人回味无穷。鼻子闻到桂花的香味,仿佛在厨房外炊饭的气息中打了个盹。接着提到半瓯鹰爪(鸡爪)正值中秋将近,似乎在暗示着即将到来的团圆。最后,作者回忆起自己家乡野塘的滋味,如今满山的柿叶正好可以用来写字,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注释:
- 三危瑞露:三危山,位于今湖南省,瑞露指的是山上清晨的露水,形容清新美味。
- 九转丹砂:指的是美味的食物,象征着珍贵和美好。
- 鼻观温芳:用鼻子闻到温暖的芳香。
- 齿根熟软:形容食物的嫩滑可口。
- 鹰爪:指的是鸡爪,寓意美味。
- 龙涎:指的是一种香气,通常用于形容美食的香气。
- 吾庐:指自己的家。
- 野塘味:家乡的自然风味,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其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日常生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食的追求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作者的生活情趣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食鸡头子二首》以其生动的描写与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美食的热爱与对故乡的怀念。诗中以“瑞露冻成珠”开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美味的珍贵,句中的“九转丹砂”则进一步加强了这一意象,仿佛在诉说着食物的神奇与美好。接下来的“鼻观温芳炊桂歇”不仅传达了美食的香气,更让读者感受到一种亲切与温暖,似乎能够嗅到那股熟悉的家乡味道。
在后半部分,诗人提到“半瓯鹰爪中秋近”,暗示着团圆在即,鸡爪这种简单的食物却能够唤起浓浓的思乡之情。而“一炷龙涎丈室虚”则更进一步地表达了对美味的追求,带有些许的梦幻色彩,仿佛在描述一个充满美味的理想世界。
最后两句“却忆吾庐野塘味,满山柿叶正堪书”,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怀念。此处的“柿叶”不仅是自然的象征,更暗示着诗人内心对故乡的眷恋与归属。全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一种浓郁的生活气息与情感美,展现了诗人在日常生活中对美的追求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危瑞露冻成珠:描绘出三危山清晨的露水晶莹剔透,象征珍贵。
- 九转丹砂链久如:比喻美食的美味如同九转丹砂般久远,具有永恒的吸引力。
- 鼻观温芳炊桂歇:描绘出美食的香气萦绕在鼻尖,令人陶醉。
- 齿根熟软剥胎余:表达食物的细腻与美味,令人回味无穷。
- 半瓯鹰爪中秋近:暗示即将到来的团圆与节日氛围。
- 一炷龙涎丈室虚:形容美食的香气充盈整个房间,令人沉醉。
- 却忆吾庐野塘味:回忆起家乡的自然风味,带有深情。
- 满山柿叶正堪书:用柿叶作为意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瑞露冻成珠”,将露水比作珍珠,增强了美感。
- 拟人:如“鼻观温芳”,让香气似乎具有人性。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对称美,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美食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瑞露:象征清新与珍贵,暗示自然的美好。
- 丹砂:象征美味与珍稀,传达对美食的追求。
- 鹰爪:代表简单却美味的食物,带有生活气息。
- 柿叶:象征自然与乡土情怀,传递思乡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食鸡头子二首》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杨万里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九转丹砂”是形容什么?
A. 美丽的风景
B. 美味的食物
C. 珍贵的珠宝
D. 诗人的心情 -
“满山柿叶正堪书”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念?
A. 朋友
B. 故乡
C. 美食
D. 自然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思乡情感。
- 白居易的《琵琶行》:通过音乐与情感的结合,展现人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食鸡头子二首》与李白的《将进酒》均有对美食的描写,但杨万里更侧重于生活的细腻与乡土情怀,而李白则强调豪放与人生哲学的结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杨万里诗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解析》
这些资料将为理解和深入学习杨万里的诗歌提供更为详细的背景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