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金台望横山塔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昨夜愁勤雨,今朝喜懒风。
金台斜岸北,玉塔正船东。
滩改呈新碛,山回隐暗峰。
兰溪水亭子,作意定留侬。
白话文翻译:
昨夜因下雨而愁苦,今早却因微风而感到喜悦。金台在北岸斜坐,玉塔正对着船的东边。河滩变得如新沙石,山峦回环隐现着幽暗的峰峦。兰溪边的水亭,我心中已经决定要在这里留住你。
注释:
- 愁勤雨:因雨而愁苦,"勤"指雨下得勤。
- 喜懒风:因微风而感到愉悦,"懒"形容风轻柔。
- 金台:指金台山,可能是作者所处的地名。
- 玉塔:指的是一座塔,象征着美丽和高雅。
- 新碛:新的沙石,意指河滩变化。
- 兰溪:一条溪流,具有自然美和静谧的意象。
- 水亭子:水边的小亭子,是休憩和观景的地方。
- 留侬:留住你,表达了对某个人的留恋。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更多地反映了作者在自然美景中的感受与情绪。诗中描绘的金台、玉塔、兰溪等地名与景物,可能是与作者的生活经历和环境息息相关,展现出自然的和谐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公元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以山水田园诗闻名,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情感,风格清新,语言朴实。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自然美景交织之时。杨万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诗中所表现的细腻观察与情感交融,显示了他对生活的热忱与对自然的敏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雨后的清晨景象,展现了自然的变化与诗人的内心感受。首联“昨夜愁勤雨,今朝喜懒风”,对比鲜明,表现了诗人对天气变化的敏感与个性化的情感反应。接下来的两句,通过具体的地理位置描绘,金台和玉塔的自然景观交融,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仿佛时间在此刻静止。
后两句“滩改呈新碛,山回隐暗峰”则进一步深化了诗意,通过对河滩与山峰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与幽深,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最后一句“兰溪水亭子,作意定留侬”,则是情感的升华,表达了对某个特定人的深深留恋。在这幅自然与情感交织的画面中,诗人不仅表达了对美景的赞美,也流露出一种孤独和渴望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细腻与丰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昨夜愁勤雨:表现了因昨夜雨下得勤而感到忧愁。
- 今朝喜懒风:今早微风轻柔,心情转为愉悦。
- 金台斜岸北:描绘了金台山在北岸的斜坐,给人以稳重的感觉。
- 玉塔正船东:玉塔与船形成了视觉上的对比,传递出一种和谐的意象。
- 滩改呈新碛:河滩的变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力量。
- 山回隐暗峰:山的回环与隐隐的峰峦,营造出一种神秘感。
- 兰溪水亭子:描绘了水边小亭的宁静,给人以安逸的感觉。
- 作意定留侬:表达了作者对某人的思念与留恋。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愁”与“喜”的对比,增强情感的冲突与变化。
- 意象:金台、玉塔、兰溪等意象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
- 拟人:用“作意”表达情感,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敏感以及对某人的思念,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
意象分析:
- 金台:象征着高远与理想,代表了诗人的志向。
- 玉塔:美丽与高尚的象征,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兰溪:自然与静谧的象征,代表了诗人心灵的宁静。
- 水亭:人和自然相结合的空间,象征着人们向往的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昨夜愁勤雨”表达了什么情绪? A. 高兴
B. 忧愁
C. 平静
D. 激动 -
“金台斜岸北”中的“金台”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座山
C. 一条河
D. 一座塔 -
全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悲伤
B. 喜悦
C. 忧伤与留恋
D. 愤怒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比较杨万里的《过金台望横山塔》和王维的《鹿柴》,两首诗均描绘自然景色,但杨万里更侧重于情感的细腻抒发,而王维则更注重意境的清幽与深远。两者各有特色,但都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杨万里《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