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璨师》
作者:韦应物 〔唐代〕
林院生夜色,西廊上纱灯。
时忆长松下,独坐一山僧。
白话文翻译
夜色在林院中渐渐浓厚,西边走廊上的纱灯闪烁着微弱的光亮。时常想起在长松树下,独自坐着的那位山中僧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林院:指树林中的庭院,环境清幽。
- 生:产生,形成。
- 夜色:夜晚的景色,通常指宁静而深邃的夜晚氛围。
- 西廊:指西边的走廊。
- 纱灯:用纱布制成的灯,光线柔和。
- 时:有时,偶尔。
- 忆:想念,回忆。
- 长松:长长的松树,通常象征坚韧和长寿。
- 独坐:独自坐着。
- 山僧:山中的僧人。
典故解析: 这首诗提到的“长松下独坐一山僧”,显然是与道士或隐士的生活有关,反映了诗人对清静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子云,唐代诗人,出身于官宦之家,曾任朝廷职务,后隐居山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现隐逸情趣。
创作背景: 《寄璨师》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士族权贵分化的时期,韦应物在这样的背景下,渴望追寻一种清净的生活方式。
诗歌鉴赏
《寄璨师》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描绘了夜晚宁静的林院场景,承载着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林院生夜色”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夜景,夜色渐浓,给人一种宁静和安详的感觉。接着,西廊上的“纱灯”闪烁,微弱的光亮似乎在为这寂静的夜增添了一丝温暖。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情不自禁地想起那位“独坐一山僧”的隐士,表现出一种对清幽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韦应物通过简单的意象,展现出一种深刻的内心情感。他对长松下山僧的记忆,既是对友人的思念,也是对自己隐居生活的一种渴望。诗中虽然没有直接的抒情,但通过细腻的描绘,流露出淡淡的忧伤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美,还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真谛的思考,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氛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林院生夜色:描绘夜色在林院中渐渐浓厚,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西廊上纱灯:西边走廊上的纱灯闪烁,温暖而柔和,增强了夜的静谧感。
- 时忆长松下:偶尔想起在长松树下的情景,表现对过去的怀念。
- 独坐一山僧:独自坐着的僧人,象征着隐逸与独立,强调了诗人的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意象:通过“林院”、“夜色”、“纱灯”等意象,表现了宁静的夜晚和内心的思索。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呈现出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山僧”比喻隐逸生活的理想与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宁静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和平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林院:象征自然和宁静,体现出隐逸生活的理想。
- 夜色:代表内心的沉静与思索。
- 纱灯:象征温暖的陪伴,尽管是微弱的光,但却是心灵的寄托。
- 长松:象征坚强与长久的寄托,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山僧:隐士的象征,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寄璨师》的作者是哪位诗人? A. 李白
B. 杜甫
C. 韦应物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西廊上纱灯”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A. 热闹
B. 安静和温暖
C. 忧伤
D. 迷惘 -
诗中提到的“山僧”象征着什么? A. 朝廷官员
B. 隐士生活
C. 商人
D. 学者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中杂诗》——王维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韦应物的《寄璨师》与王维的《山中杂诗》都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韦应物更侧重于对友人的思念,而王维则更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解读: 韦应物的诗中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过往的怀念,而王维的诗则更为清新、自然,表现了对山水的热爱与生命的哲思。两者都展示了唐诗的艺术魅力和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
- 《唐诗鉴赏辞典》
- 韦应物相关研究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