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前一夕未昏辄寝中夜乃得寐》

时间: 2025-01-14 22:56:18

祠事当行惧不任,未昏强卧拥孤衾。

三更自笑元无睡,万事从来忌有心。

檐角河倾秋耿耿,床头虫语夜愔愔。

若耶溪上苹花老,倦枕何人听越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社前一夕未昏辄寝中夜乃得寐
——陆游 〔宋代〕

祠事当行惧不任,未昏强卧拥孤衾。
三更自笑元无睡,万事从来忌有心。
檐角河倾秋耿耿,床头虫语夜愔愔。
若耶溪上苹花老,倦枕何人听越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夜晚无法安睡的心情。由于即将进行的祠事令他心中惧怕,他在未入昏睡时强行躺在床上,孤独地抱着被子。到了三更时分,他自嘲自己根本没有入睡,心中万事都让他忌惮。屋檐角处,秋天的河水静静流淌,床头虫鸣声声,夜色愈发寂静。若耶溪边的苹花已然衰老,疲惫的枕头上,又有谁能听到他悠长的越吟呢?

注释

  • 祠事:指祭祀的事情。
  • 惧不任:心中担忧,不能安心。
  • 孤衾:孤单的被子,形容孤独。
  • 三更:夜深时分,指午夜。
  • 万事从来忌有心:意思是凡事都忌讳用心太重。
  • 檐角河倾:屋檐角上,河水流淌。
  • 秋耿耿:秋天的夜晚显得格外清冷。
  • 虫语:虫鸣声。
  • 越吟:指越地的歌吟,多指越人所唱的歌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歌以豪放、清新著称。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的情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陆游晚年,正值他对国家前途深感忧虑之时。他的诗常常流露出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的思考。这首诗通过夜晚的孤寂,表达了他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未昏强卧”开篇,描绘了夜晚的不安与孤独。诗人正准备进行的祠事,使他心中充满了惧怕与担忧,因此在未入昏睡前,他强行躺下,却难以入眠。整首诗在意象上恰如其分地展现了秋夜的静谧与诗人内心的浮躁。

“三更自笑元无睡,万事从来忌有心。”这两句表达了他对自己无眠的自嘲,同时也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人生百事,若用心过重,往往会导致烦恼与忧虑。诗人通过对虫鸣和秋水的描写,传达了对宁静夜晚的渴望与对内心烦扰的无奈。

最后一句“倦枕何人听越吟?”不仅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也隐隐流露出对未能实现理想的感慨。在这幅宁静而又忧伤的画面中,诗人通过自然的意象与内心的情感交织,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对未来的迷茫。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祠事当行惧不任:即将进行的祭祀让人感到惧怕,心中不安。
  • 未昏强卧拥孤衾:还未入睡,便强迫自己躺下,孤独地抱着被子。
  • 三更自笑元无睡:到了三更时分,自己却在自嘲根本没有入睡。
  • 万事从来忌有心:心中对万事过于在意,反而导致烦恼。
  • 檐角河倾秋耿耿:屋檐下,秋水静静流淌,显示出夜晚的寂静。
  • 床头虫语夜愔愔:床头传来虫鸣,夜色愈发安静。
  • 若耶溪上苹花老:若耶溪边的苹花已经衰老,暗示时间的流逝。
  • 倦枕何人听越吟:疲惫的枕头上,又有谁能听到他的越地吟唱?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未昏强卧”与“三更自笑”,形成对称之美。
  • 拟人:虫鸣声被赋予了语言,让夜晚充满了情感。
  • 比喻:将“倦枕”比作疲惫的心情,增强了孤独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夜晚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未来的忧虑。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思考人生、感悟时光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夜: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虫鸣:代表孤独与寂静的夜晚,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苹花:象征衰老与失去,反映诗人对过往的思考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祠事”指的是什么?

    • A. 祭祀的事情
    • B. 游玩的事情
    • C. 读书的事情
  2. “三更自笑元无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A. 满意
    • B. 自嘲
    • C. 高兴
  3. 诗中哪个意象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 A. 虫鸣
    • B. 苹花
    • C. 秋水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 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陆游的《社前一夕未昏辄寝中夜乃得寐》更侧重于对内心烦恼的深刻描绘,而李白则更强调对故乡的思念。两首诗均在夜晚的意象中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形成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