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破讷沙二首 / 塞北行次度破讷沙》

时间: 2024-12-29 19:04:40

眼见风来沙旋移,经年不省草生时。

莫言塞北无春到,总有春来何处知。

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度破讷沙二首 / 塞北行次度破讷沙
—— 李益

眼见风来沙旋移,经年不省草生时。
莫言塞北无春到,总有春来何处知。
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白话文翻译

在沙尘暴中,我目睹风掀起沙子,年复一年却不见草木生长的时日。
不要说塞北没有春天的到来,哪里能知道春天终究会来呢?
在破讷沙的顶端,大雁正在飞翔,鸊鹈在泉水上初次归来,准备迎接战斗。
明亮的阳光从东南方升起,洒在满是沙砾的土地上,寒光如铁衣般闪烁。

注释

  • 讷沙:指的是一种沙地,可能是特指某个地名。
  • :指大雁,象征着迁徙和归来。
  • 鸊鹈:一种水鸟,常被用作诗中的意象,寓意归来或战斗的意象。
  • 平明日出:形容阳光明亮,给人以希望和温暖的感觉。
  • 铁衣:比喻光泽如铁的坚硬表面,象征着寒冷与严峻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益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诗作多描绘边疆的风土人情和艰苦环境,风格豪放,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边疆战乱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环境和生物的活动,表达对春天的渴望和对塞北环境的感慨。

诗歌鉴赏

李益的《度破讷沙二首》以生动的自然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边塞的独特魅力和诗人内心的复杂感受。诗的开头通过“眼见风来沙旋移”描绘出沙尘暴的场景,使人感受到自然环境的恶劣。随之而来的“经年不省草生时”则透露出一种对生命和生机的渴望,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对生命的思考。

接下来的“莫言塞北无春到”,通过反问手法,强调了春天的到来并非绝对,甚至在艰苦的环境中也能找到生机,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最后两句则带来了一种生动的景象,雁的飞翔和鸊鹈的归来象征着希望和重生,最后以“满碛寒光生铁衣”结束,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令人感受到在严酷环境中仍然存在光明和温暖的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眼见风来沙旋移:描写沙尘暴的场景,使人有强烈的视觉感受。
  2. 经年不省草生时:表达对生命的渴望,暗示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3. 莫言塞北无春到:反问,强调塞北虽艰苦,仍有春天的希望。
  4. 总有春来何处知:表达对未来的期待,春天总会到来。
  5. 破讷沙头雁正飞:描绘大雁飞翔的景象,象征着迁徙与归来。
  6. 鸊鹈泉上战初归:描绘鸊鹈归来的景象,展现生命的顽强。
  7. 平明日出东南地:描绘明亮的日出,象征希望与光明。
  8. 满碛寒光生铁衣:用“铁衣”形容寒光,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光辉比作“铁衣”,形象地表现环境的严酷。
  • 反问:通过询问的方式,增强了诗的情感力度。
  • 对仗:如“飞”与“归”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塞北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春天的渴望,展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坚韧与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艰苦环境与孤独感。
  • :象征归来和希望。
  • 鸊鹈:象征生机与活力。
  • 日出:象征光明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眼见风来沙旋移”主要描绘了什么场景?

    • A. 雪景
    • B. 沙尘暴
    • C. 雨天
  2. 诗中的“莫言塞北无春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绝望
    • B. 希望
    • C. 忧伤
  3. “满碛寒光生铁衣”中的“铁衣”比喻什么?

    • A. 温暖衣物
    • B. 严寒的环境
    • C. 美丽的衣裳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高适的《别董大》

诗词对比: 将李益的作品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对比,两者皆描绘了边塞的壮丽和自然环境的艰苦,但李益更多地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希望,而王之涣则注重景色的壮美与高远。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益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