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五原胡儿饮马泉 / 盐州过饮马泉》

时间: 2025-01-17 09:30:34

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

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

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

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五原胡儿饮马泉
李益 〔唐代〕

绿杨著水草如烟,
旧是胡儿饮马泉。
几处吹笳明月夜,
何人倚剑白云天。
从来冻合关山路,
今日分流汉使前。
莫遣行人照容鬓,
恐惊憔悴入新年。


白话文翻译

在绿杨掩映的水边,草如烟雾般弥漫,这里本是胡人的饮马泉。几处吹响的笳声伴随着明亮的月夜,谁又倚剑于白云之上?往常这里的关山之路因寒冷而封闭,而今天,河水却在汉使前分流。不要让行人照镜子梳理鬓发,恐怕会惊扰到憔悴的容颜迎接新年。


注释

字词注释

  • 绿杨:绿色的杨树,常用于描绘春夏景象。
  • 著水:掩映在水边,形容杨树的生长状态。
  • 胡儿:指的是北方的胡人,古代游牧民族。
  • 饮马泉:供马饮水的泉水。
  • 吹笳:吹奏笳声,一种乐器,常在夜间游牧生活中演奏。
  • 倚剑:靠在剑上,形象化地描绘一种闲适的姿态。
  • 关山路:关隘和山路,古代交通的重要通道。
  • 分流:水流分开,诗中暗示了新的变化和希望。
  • 照容鬓:照镜子梳理头发的意思。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胡儿”与“汉使”反映了唐代边疆的民族关系,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 “饮马泉”是古代边地的著名地名,常出现在诗词中,象征着边疆的辽阔和游牧生活的艰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益(公元727年-约公元786年),字德裕,陕西人,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以描写边疆风光和士兵生活而闻名。他的诗歌风格豪放,情感真挚,常常表达对故国的思念和对战士的关怀。

创作背景
《过五原胡儿饮马泉》创作于唐朝时期,正值民族交融的时代,诗人在边疆地区旅行时,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边疆生活的艰辛,结合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创作了这首诗。


诗歌鉴赏

《过五原胡儿饮马泉》是一首极具边塞风情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边疆生活,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前两句以“绿杨著水草如烟”描绘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杨树与水草交融,营造出了宁静而生动的意境。这种自然的景象与“胡儿饮马泉”的历史背景相结合,彰显出边疆的生活情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几处吹笳明月夜”引入夜晚的氛围,笳声与明月的组合,传递出一种孤独而又渴望的情感。诗人以“何人倚剑白云天”提问,似乎在思考那些在此处驻足的游子与战士们,表达出对他们的关心与牵挂。

后四句则转向更深层的思考,诗人提到“从来冻合关山路”,既是对往昔的追忆,也是对现实的映射,暗示着战争与和平的交替。最后两句“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更是将个人的情感与时光的流逝紧密相连,流露出对即将到来的新年的惆怅与不安。

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展现了李益作为边塞诗人的深厚情感与独特视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绿杨著水草如烟:描绘出青翠的杨树掩映在水草之中,营造出如烟的朦胧美感。
  2. 旧是胡儿饮马泉:点明此地的历史背景,胡人曾在此地饮马,揭示了边塞的生活现实。
  3. 几处吹笳明月夜:描写在明亮的月夜中,几个地方传来笳声,增添了夜晚的生动气氛。
  4. 何人倚剑白云天:引人思考,谁又在这片白云之下,静静地倚靠着剑,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5. 从来冻合关山路:常年因冰雪封闭的关山,暗示着过去的艰难与孤立。
  6. 今日分流汉使前:今天的河水分流,暗含了新的希望与变化,象征着汉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7. 莫遣行人照容鬓:劝告行人不要在此照镜子,表达了对行人容颜的关切。
  8. 恐惊憔悴入新年:害怕行人看到自己憔悴的样子,面对新年时的不安与忧虑。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草如烟”,将草的模糊与轻盈比喻为烟,增添了诗的美感。
  • 对仗:诗中多处出现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性,如“倚剑”,使意象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边疆自然景色与人生命运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战争与和平、孤独与希望的深刻思考,传递出对士兵和行人的关心与祝福,以及对新年的期待与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杨:象征生机与希望。
  • 笳声:代表边塞的异域风情。
  • 饮马泉:象征边疆的生活场景,连接着历史与现实。
  • 白云:象征自由与梦想。
  • 新年:代表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绿杨著水草如烟”表达了怎样的意境?
    A. 寂静的夜晚
    B. 生动的自然景象
    C. 兵荒马乱

  2. “莫遣行人照容鬓”中,诗人表达了对行人的什么情感?
    A. 关心与忧虑
    B. 欢迎与祝福
    C. 冷漠与无视

  3. 诗中的“胡儿”指的是哪个民族?
    A. 汉族
    B. 胡人
    C. 藏族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高适《别董大》
  •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描绘边塞风景,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与理想;两者都流露出对壮丽景色的感慨,但李益更关注个人情感与现实生活。
  • 高适《别董大》:同样以边塞为背景,抒发离别之情,而李益则在边塞的生活与自然景色中寻找情感的寄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边塞诗研究》
  • 《李益诗集解读》

这些资料将有助于深入理解李益及其作品的背景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