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新凉襟袂冷然。乍晴天。风送谁家羌管月便娟。云散尽,秋空碧,玉色悬。洗耳时听三弄等团圆。
白话文翻译:
初秋的凉意袭来,衣袂微寒,刚刚放晴的天空中,风送来谁家羌笛的音韵,月光显得格外柔美。云朵尽散,秋空碧蓝,明月如玉般悬挂。静静地倾耳倾听,那三声羌笛的悠扬,仿佛在呼唤团圆的时刻。
注释:
- 襟袂:指衣服的边缘,襟是衣服的前襟,袂是袖口。这里用来形容秋凉的感觉。
- 乍晴天:刚刚放晴的天空,乍:刚刚,短暂的意思。
- 羌管:一种乐器,通常用于民族音乐,给人以悠扬的感觉。
- 娟:形容月光柔和、明亮。
- 玉色悬:比喻明月像玉一样高悬在天空。
- 洗耳:专心倾听的意思。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具体的历史典故,但通过羌笛、月色等意象,传达出一种乡愁与团圆的情感。这些意象在古代诗词中常常用来表达思乡之情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李处全,字君明,号潜溪,宋代诗人。李处全的诗风清新淡雅,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擅长描绘秋冬景象。
-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秋季,正值农历八月中旬,恰逢中秋佳节临近,诗人借景抒情,表现对团圆的渴望。
诗歌鉴赏:
《相见欢(见月闻笛八月五夜)》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词作,透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秋天夜晚的深刻感受。开头的“新凉襟袂冷然”便迅速带入了秋的气息,读者能感受到那种由夏入秋的微妙转变。诗中“乍晴天”不仅描绘了天气的变化,更象征着万物复苏后的清新与希望。接着,羌笛的音色飘来,仿佛伴随着月光,温柔而悠扬,勾起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随着“云散尽,秋空碧,玉色悬”一句的出现,画面感愈加鲜明,清澈的天空和明亮的月亮交织在一起,给人以宁静与美的享受。最后的“洗耳时听三弄等团圆”,不仅是对音乐的赞美,更是对团圆的渴望与期盼,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人际情感的重视与向往。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体现了对秋日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团圆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情的追求,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作品。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新凉襟袂冷然”:新秋的气息使得衣袂感到微凉。
- “乍晴天”:刚刚放晴的天空,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 “风送谁家羌管月便娟”:风中飘来的羌笛声柔美动听,月光愈加皎洁。
- “云散尽,秋空碧,玉色悬”:云彩散去,天空清澈,明月高悬,犹如美玉。
- “洗耳时听三弄等团圆”:静心倾听羌笛的三声音律,似乎在期待团圆的时刻。
-
修辞手法:
- 比喻:“玉色悬”将月亮比作玉,形象生动。
- 对仗:“云散尽,秋空碧,玉色悬”,构成对称的美感。
-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秋天的感受,对团圆的渴望,以及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细腻而真挚。
意象分析:
- 新凉:象征秋季的到来,带来清新的感觉。
- 羌管:代表民族音乐,传达出思乡情怀。
- 月光:象征团圆、亲情和美好时光。
- 秋空:象征宁静和清澈的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新凉襟袂冷然”描绘了什么样的天气变化?
- A. 夏天
- B. 秋天
- C. 冬天
-
“羌管”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食物
- B. 一种乐器
- C. 一种植物
-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 A. 财富
- B. 团圆
- C. 名声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以月光为主题,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与本诗同样表达了对月亮的赞美和思乡之情,但李白更为直白,而李处全则通过音乐与景色来渲染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