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

时间: 2024-09-19 20:52:22

惜花常怕花残。

晓妆寒。

翠被余香红雨泪阑干。

高阁上。

凝情望。

雁初还。

天际晴沙秋色小屏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惜花常怕花残。晓妆寒。翠被余香红雨泪阑干。高阁上。凝情望。雁初还。天际晴沙秋色小屏山。

白话文翻译:

我常常惧怕花朵凋零,清晨的妆容显得寒冷。翠绿的被子上留下了余香,红色的雨滴洒落在栏杆上。站在高阁上,凝视着远方,心中情思万千。大雁刚刚飞回,天边的沙尘映衬着秋色,小屏山的景色更加迷人。

注释:

  • 惜花:对花的珍惜,常与花的凋谢相联,体现对美好事物的忧虑。
  • 晓妆寒:清晨的妆容显得寒冷,指的是清晨的气候或心情的冷清。
  • 翠被:指绿色的被子,比喻春天的草木。
  • 余香:花朵凋谢后留存的香气。
  • 红雨泪阑干:用“红雨”比喻花瓣落下,像泪水一样洒落在栏杆上。
  • 高阁:高楼、阁楼,象征远眺和思念。
  • 凝情望:凝望、深情地注视。
  • 雁初还:大雁刚刚返回,寓意时节的变换。
  • 天际晴沙秋色:天边的晴空与沙土交融,描绘出秋天的景色。
  • 小屏山:特指某处小山,代表美好的自然景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尔田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于1729年,卒于1800年,字子华,号静庐,晚号松溪人。张尔田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常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相见欢》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通过对花的惜别和秋景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流逝的惋惜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相见欢》是一首情感细腻的词作,诗人通过对花的惜别和秋天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追忆。开篇“惜花常怕花残”,直接点明了诗人对花的珍惜与忧虑,传达出一种对短暂美好的渴望与无奈。接下来的“晓妆寒”则描绘了清晨的寒冷气息,似乎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助。

“翠被余香红雨泪阑干”一句,运用了丰富的意象,翠被象征春天的生机,余香则是花朵凋谢后留下的余味,红雨则是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惆怅。站在高阁上,诗人凝视远方,隐喻着对未来的期盼与对往昔的追忆,这种情感充盈在字里行间。

最后的“雁初还,天际晴沙秋色小屏山”将诗歌推向高潮,描绘出秋天的美丽景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深邃的氛围。全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变迁,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惜花常怕花残:表达了诗人对花的珍惜,同时也反映出对美好事物短暂性的忧虑。
  2. 晓妆寒:清晨的妆容带着寒意,暗示了心情的冷清与孤独。
  3. 翠被余香红雨泪阑干:通过意象营造出凋谢后的美好与伤感,红雨比喻花瓣落下,仿佛泪水。
  4. 高阁上:高处的视角让诗人更容易感受到远方的情感与思念。
  5. 凝情望:表明了诗人沉浸在情感中的状态,凝视远方。
  6. 雁初还:象征着时节的变换,带来新的希望。
  7. 天际晴沙秋色小屏山:描绘出秋天的美丽景色,展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共鸣。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红雨泪”将花瓣与泪水相提并论,增加了情感的厚度。
  • 拟人:花的凋零被赋予人性,体现诗人对花的深情。
  • 对仗:如“高阁上”和“天际晴沙”,增强了诗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花的惜别和对秋色的描绘,传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期盼。这种情感在每一个意象中都得以体现,形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美好与短暂,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 :传达出孤独与忧伤的情感。
  • 高阁:象征着远望与思念,是诗人情感的寄托。
  • :象征时节的变迁,带来新的希望。
  • 秋色:代表成熟与凋零,暗示生命的季节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惜花常怕花残”中的“惜花”是什么意思? A. 赞美花朵
    B. 珍惜花朵
    C. 害怕花朵
    D. 忘记花朵

  2. “晓妆寒”中的“寒”可以指什么? A. 温暖
    B. 寒冷
    C. 快乐
    D. 忧愁

  3. 诗中提到的“雁初还”象征什么? A. 春天的来临
    B. 时节的变迁
    C. 生命的结束
    D. 夏天的热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张尔田《相见欢》 vs. 李清照《如梦令》

  • 主题:两首词均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感慨,张尔田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而李清照则在个人情感上更为细腻。
  • 风格:张尔田的语言清新脱俗,意象丰富;李清照则以女性的细腻与柔情著称,情感更为直接。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李清照与张尔田的诗词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