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相见欢 其二 江村
作者: 曹尔堪 〔清代〕
水痕新涨苔矶,杏花飞。江岸蒲芽如箭,鲚鱼肥。蝇头利,争无已,昨元非。只有子归明白,唤人归。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水面上刚涨起的新水,湿润了苔藓的石头,杏花飘落在空中。江边的蒲芽像箭一样直立,肥美的鲚鱼在水中游弋。微小的蝇头利(指细小的鱼),此时此刻争相游动,似乎没有尽头,但我却感到一切都已不同于往日。只有你,子归,最能理解我此刻的心情,呼唤着我回家。
注释:
- 水痕:水面上的痕迹,指水涨后的景象。
- 苔矶:苔藓覆盖的石头,表示水边的自然景观。
- 杏花:春天开花的杏树,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蒲芽:指江边生长的蒲草的新芽,形状像箭。
- 鲚鱼:一种肥美的鱼,寓意丰盈的水域。
- 蝇头利:指细小的鱼,形象生动。
- 子归:可能是诗中一个重要的人物,指代熟悉的朋友或亲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尔堪,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深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曹尔堪生活的江南地区,反映了春天的生机与自然的美好,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亲情、友情的思考与渴望。
诗歌鉴赏:
《相见欢 其二 江村》是一首充满生机与情感的诗作。诗中描绘了江村春日的美丽景色,水面涨起,苔藓青翠,杏花飞舞,江岸的蒲芽直立如箭,鲚鱼丰腴,呈现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情感的表达,特别是对“子归”的呼唤,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深情。子归不仅是对春天的召唤,也是对故乡的依恋。诗人在描写江村的美好时景时,内心却充满了思念和渴望,形成了一种自然与情感的交融。
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更引发了对故乡、亲情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水痕新涨苔矶:描绘了春天水位上升,湿润了苔藓的石头,展现了自然的活力。
- 杏花飞:杏花飘落,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带有一丝忧伤的美。
- 江岸蒲芽如箭:蒲芽的生长形态,体现了生命的蓬勃向上。
- 鲚鱼肥:鱼的丰盈,暗示着水域的富饶。
- 蝇头利,争无已,昨元非:细小的鱼在水中争相游动,表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反映出诗人对过去的怀念。
- 只有子归明白,唤人归:表达了对友人或亲人的思念,强调情感的深厚。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蒲芽如箭”,形象生动。
- 拟人:水中鱼的争相游动,赋予了生机与活力。
- 对仗:诗句之间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亲情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痕: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杏花: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与生命的美好。
- 蒲芽: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 鲚鱼:象征着富饶与丰盈。
- 蝇头利:象征着细微的生命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春天的花是什么?
- A. 桃花
- B. 杏花
- C. 梅花
-
诗中“蒲芽如箭”中的“箭”指的是什么?
- A. 箭头
- B. 直立的形态
- C. 武器
-
诗中“子归”可能代表什么?
- A. 朋友或亲人
- B. 一种植物
- C. 一种鱼
答案:
- B. 杏花
- B. 直立的形态
- A. 朋友或亲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相见欢 其二 江村》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情感的细腻表达,而李白则侧重于抒发孤独与豪放的情怀。两者虽然风格不同,但都展现了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研究》
- 《曹尔堪诗词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