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白话文翻译
梅子留下的酸味在口中 linger ,芭蕉的绿色透过窗纱映入室内。白天漫长,刚刚睡醒却没有心思,悠闲地看着孩子们在抓取柳花。
注释
- 梅子:指梅子,夏季时节的水果,酸甜可口。
- 软齿牙:形容口腔的感觉,吃梅子时会感到酸。
- 芭蕉:一种植物,绿叶繁茂。
- 窗纱:窗户上的纱窗,透光。
- 日长:指夏天白昼时间长。
- 无情思:没有心情、没有思绪。
- 儿童:小孩。
- 柳花:柳树的花,象征轻盈和春天的活力。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涉及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写梅子、芭蕉、儿童等意象,表现出一种恬淡悠然的生活情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公元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情真意切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故,风格独特,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杨万里在乡村闲居的时光,诗中描绘了初夏时节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展现了杨万里在初夏午后的惬意生活。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梅子的酸味和芭蕉的翠绿,瞬间把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生机的夏日环境中。作者通过梅子和芭蕉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而“软齿牙”的细腻描写则让人感受到味觉的愉悦。
接下来的两句“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则转向了一个更为悠闲的状态。白天漫长,午睡后醒来,心中却没有什么特别的念头,只有一种悠闲和淡然。看着孩子们在捕捉柳花,似乎时间在这一刻静止,生活的简单与快乐显得尤为珍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自然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享受,展现了诗人心灵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梅子留酸软齿牙”:梅子的酸味残留在嘴里,表现了夏季的气息。
- 第二联“芭蕉分绿与窗纱”:芭蕉的绿色通过窗纱洒入室内,增添了生机与色彩。
- 第三联“日长睡起无情思”:长日午睡后醒来,心中却无所思,表现了一种悠闲。
- 第四联“闲看儿童捉柳花”:闲适地观看儿童在捕捉柳花,体现了生活中的乐趣与纯真。
-
修辞手法:
- 对比:梅子的酸味与儿童的天真形成对比,突显生活的多样性。
- 意象:梅子、芭蕉、儿童和柳花构成了生动的自然画面,展现了夏日的活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强调了闲适与简单的幸福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梅子:象征着夏天,代表了自然的恩赐。
- 芭蕉:象征着生命的繁茂和生机。
- 儿童:象征着纯真与快乐,体现了生活的乐趣。
- 柳花:象征着春天的气息和轻盈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梅子”给人的感觉是: A. 甜的
B. 酸的
C. 苦的
D. 咸的 -
诗中描绘的“儿童捉柳花”主要表现了: A. 孩子的顽皮
B. 孩子的快乐
C. 孩子的无知
D. 孩子的悲伤 -
“日长”描述的是哪个季节的特点?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比较杨万里的自然诗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王维更注重意境的深邃与哲理的思考,而杨万里则强调生活的细腻与轻松。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诗人个性和创作思路。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