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月十八日梦中作闻雁诗 张耒 〔宋代〕
何日离燕碛,来投江上洲。 高鸣云际夜,冷度雨中秋。 缯缴远须避,稻粱寒未收。 春风归翼便,容易一冬留。
白话文翻译
不知何时离开燕地的沙漠,飞来江边的沙洲。 在云层高处夜晚鸣叫,在雨中的中秋时节冷冷飞过。 需要远远避开猎人的箭矢,寒冷中稻粱还未收获。 春风吹来,归来的翅膀便容易停留,整个冬天都容易留下。
注释
- 燕碛:指燕地的沙漠,这里泛指北方边远地区。
- 江上洲:江边的沙洲。
- 缯缴:指猎人用来捕捉鸟类的箭矢。
- 稻粱:指粮食,这里指雁群的食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风格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此诗即为其梦中所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九月十八日,诗人梦中听到雁鸣,感慨雁群的迁徙和生活,借此抒发自己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雁群的迁徙和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诗中“高鸣云际夜,冷度雨中秋”一句,既描绘了雁群在高空鸣叫的景象,又暗示了季节的变迁和生活的艰辛。“缯缴远须避,稻粱寒未收”则进一步以雁群的视角,反映了生存的艰难和环境的险恶。最后两句“春风归翼便,容易一冬留”则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何日离燕碛,来投江上洲:诗人想象雁群何时离开北方的沙漠,飞来南方的江边沙洲。
- 高鸣云际夜,冷度雨中秋:描绘雁群在高空鸣叫,夜晚飞过雨中的中秋时节。
- 缯缴远须避,稻粱寒未收:雁群需要避开猎人的箭矢,寒冷中食物还未收获。
- 春风归翼便,容易一冬留:春风吹来,雁群容易停留,整个冬天都容易留下。
修辞手法:
- 拟人:将雁群拟人化,赋予其人的情感和行为。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高鸣云际夜,冷度雨中秋”。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雁群的迁徙和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燕碛:北方的沙漠,象征边远和艰辛。
- 江上洲:南方的沙洲,象征温暖和希望。
- 高鸣云际夜:高空的鸣叫,象征自由和追求。
- 冷度雨中秋:雨中的中秋,象征季节的变迁和生活的艰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燕碛”指的是什么地方? A. 南方沙洲 B. 北方沙漠 C. 东方海岸 D. 西方山脉
-
诗中“缯缴”指的是什么? A. 箭矢 B. 食物 C. 衣物 D. 书籍
-
诗中“春风归翼便”表达了什么意思? A. 春风吹来,雁群容易停留 B. 春风吹来,雁群容易飞走 C. 春风吹来,雁群容易觅食 D. 春风吹来,雁群容易迁徙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描绘月夜和雁鸣,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 王维《鸟鸣涧》:通过描绘山涧和鸟鸣,表达了对自然的喜爱。
诗词对比:
- 张耒此诗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都通过雁鸣表达了情感,但张诗更多地关注雁群的迁徙和生活,而杜诗则更多地关注对亲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唐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宋诗的详细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