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朝渍一盎茧,缲就几绚丝。
丝成茧已尽,盎亦谁复持。
道上有堕甑,车傍有鸱夷。
二物且莫笑,顾藉各因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清晨浸泡在水中的一盎茧,经过缲制,变成了几根绚丽的丝线。丝线已经成形,茧也无人再去保存。路旁有一个翻倒的蒸锅,车旁有一种叫鸱夷的鸟。对于这两样东西,不必嘲笑,因为它们都是因为时势的变化而存在的。
注释
- 盎:古代一种盛物的器具,通常指盛水或其他液体的容器。
- 缲:用机具纺丝或纺线。
- 鸱夷:一种鸟,古代常用来比喻轻浮或无用的事物。
- 道上有堕甑:指路边有倒掉的蒸锅,象征事物的失落或不再被使用。
- 顾藉:指依靠或依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香严,宋代著名诗人、词人。他的诗风承继了唐诗的传统,注重自然景物的描绘,常以细腻的笔触表达情感。梅尧臣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并参与政治,深受同时代人推崇。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梅尧臣的晚年创作的,正值社会经济与文化交替的时期。诗中通过蚕丝的缲制过程比喻人生的无常和对物质的珍惜,反映了他对时间流逝的思考。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这首《缲盎》以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哲思吸引了读者的注意。诗的开头以“朝渍一盎茧”引入,清晨的露水与茧的结合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自然的和谐美。接下来的“缲就几绚丝”则展现了劳动的成果,丝线的绚烂象征着生活中的美好与希望。然而,随着“丝成茧已尽,盎亦谁复持”,诗人将焦点转向了无常,揭示出即使是美好的事物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逝。道旁的“堕甑”与车旁的“鸱夷”则象征着生活中的失落与无用之物,让人反思生存的意义。最后一句“二物且莫笑,顾藉各因时”提醒我们要理解和接纳生活的变化,面对世事无常,唯有珍惜当下。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与深刻的哲理中,展现了梅尧臣对人生的深切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朝渍一盎茧:描绘了清晨浸泡的蚕茧,暗示着新生的开始。
- 缲就几绚丝:经过加工,蚕茧变成绚丽的丝线,象征着劳动的成果。
- 丝成茧已尽:丝线的形成意味着茧的消失,寓意着美好事物的短暂。
- 盎亦谁复持:问谁来持有这个盎,表达对美好事物流逝的无奈。
- 道上有堕甑:路边的蒸锅摔倒,象征着生活中的失落和意外。
- 车傍有鸱夷:车旁的鸱夷鸟,暗指轻浮或无用的事物。
- 二物且莫笑:劝诫人们不要嘲笑这两样东西。
- 顾藉各因时:因为它们都是在特定时间和环境下产生的。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蚕茧与人生的短暂美好相比较,深化了诗的主题。
- 拟人:通过“盎亦谁复持”赋予物体以人性化的思考。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对称性,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蚕茧的缲制过程,表达了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无常的思考,强调了人们应当理解并接受生活的变化。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茧:象征着潜在的可能性和新生。
- 丝:代表着美好与希望。
- 盎:象征着生活中的容器与承载。
- 堕甑:代表失去与意外。
- 鸱夷:象征着轻浮和无用之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白居易
- B. 李白
- C. 梅尧臣
- D. 杜甫
-
“朝渍一盎茧”中的“盎”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鸟
- B. 一种器具
- C. 一种植物
- D. 一种食物
-
诗中提到的“鸱夷”象征什么?
- A. 美好事物
- B. 失落与无用
- C. 希望
- D. 劳动成果
答案
- C. 梅尧臣
- B. 一种器具
- B. 失落与无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蚕妇》 - 白居易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相比,梅尧臣的《缲盎》更注重细腻的生活场景描写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而李白则更偏向于豪放和对历史的感慨。两者在情感表达和主题上各有千秋,展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梅尧臣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