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长安城图》
时间: 2024-09-19 21:14:53意思解释
观长安城图
作者:陆游 〔宋代〕
原文展示:
许国虽坚鬓已斑,
山南经岁望南山。
横戈上马嗟心在,
穿堑环城笑虏孱。
日暮风烟传陇上,
秋高刁斗落云间。
三秦父老应惆怅,
不见王师出散关。
白话文翻译:
虽然我对国家的忠诚坚定,但鬓发已经斑白。
在山的南边经过岁月,依然向往南山。
骑马战斗,却感慨心仍在远方;
穿过壕沟环绕城池,笑看敌人如此弱小。
日落时分,风烟飘荡在陇山之上;
秋高气爽,战斗的号角声在云间回荡。
三秦的父老们应该感到惆怅,
因为王师(朝廷的军队)没有从散关出发。
注释:
- 许国:指忠于国家。
- 鬓已斑:鬓发已白,形容年老。
- 山南:指南山,象征着美好的向往。
- 横戈上马:骑马持戈,准备出征。
- 穿堑环城:指围绕城池的壕沟。
- 虏孱:敌人虚弱。
- 日暮风烟:描绘黄昏的景象。
- 三秦父老:指陕西一带的百姓。
- 王师:指朝廷的军队。
典故解析:
“散关”指的是古代陕西的一个重要关口,是抵御外敌的重要防线。诗中提到的“王师出散关”,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关注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爱国情怀深厚,以作品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历史的反思。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国家面临金朝的侵扰,陆游深感国家动荡,诗中流露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陆游的《观长安城图》是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反思。诗中通过描绘长安城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与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开头两句直抒胸臆,表明自己虽年老,但心中对国家的热爱与责任依然如故。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描写战斗的场景,表达了他对敌人的蔑视以及对自己内心斗争的无奈。日暮时分的风烟景象,暗示着国家的危机,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忧伤的氛围。最后两句则是对故乡人民的关怀,表现出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对百姓安危的关心。这首诗在艺术上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展现了陆游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的深邃思想与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许国虽坚鬓已斑”:表达年老但依然忠于国家的心情。
- “山南经岁望南山”: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向往。
- “横戈上马嗟心在”:虽然准备出征,但心中牵挂。
- “穿堑环城笑虏孱”:在战斗中表现出对敌人的轻蔑。
- “日暮风烟传陇上”:描绘黄昏景象,暗示战乱。
- “秋高刁斗落云间”:用斗声描绘征战的气氛。
- “三秦父老应惆怅”:对百姓生活的关心。
- “不见王师出散关”:表达对国家安危的忧虑。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日暮风烟”“秋高刁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敌人比作弱小,增强了自己的自信与蔑视。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动乱局势的忧虑,体现了陆游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的深厚情感。
意象分析:
- 长安城:象征着故乡与历史的沉淀。
- 南山:代表着美好与希望的向往。
- 日暮: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秋高:暗示着战斗的紧迫感与清晰的思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虏孱”指的是: A. 敌人强大
B. 敌人弱小
C. 自己的力量
D. 朋友 -
“三秦父老”指代的是: A. 陕西的人民
B. 北方的人民
C. 南方的人民
D. 西方的人民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的诗作,表达对国家动乱的忧虑。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的作品,展示对历史的思考。
诗词对比:
- 陆游的《观长安城图》和杜甫的《春望》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但陆游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流露,而杜甫则更加关注社会的悲惨现实。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