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程给事知越州》

时间: 2025-01-04 09:32:55

远民谁布上恩宽,一纸除书辍近班。

候骑百城瞻使节,壶浆十里过乡关。

云山缭绕讴吟外,铃阁从容指顾间。

密诏未从疏传请,追锋行看日边还。

意思解释

送程给事知越州

作者: 上官均 〔宋代〕

原文展示:

远民谁布上恩宽,一纸除书辍近班。
候骑百城瞻使节,壶浆十里过乡关。
云山缭绕讴吟外,铃阁从容指顾间。
密诏未从疏传请,追锋行看日边还。

白话文翻译:

远方的百姓,谁能够恩泽广布呢?一纸降职的通告让我无奈地停止了接近的班次。候车的骑士在百城之间等待着使者的到来,十里之外,有壶中浆水在乡关外流淌。云山环绕,吟唱在外的我,铃阁之中从容地指引着方向。虽然密诏尚未得到疏通的请求,但我仍在追赶着前方的行程,看向那日边的归还。

注释:

  • 远民:指远方的百姓。
  • 上恩宽:恩泽宽广,通常指朝廷的恩惠。
  • 一纸除书:一纸降职的文书。
  • 候骑:候车的骑士,指等候传令的人。
  • 壶浆:壶中的饮水,象征着乡间的淳朴。
  • 云山缭绕:云雾环绕的山峦,描绘自然景色。
  • 密诏:秘密的诏令,指上层的命令。
  • 追锋行:追赶前方的脚步,形容急于赶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上官均,宋代诗人,擅长五言绝句和律诗,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典雅。

创作背景:此诗为送别朋友程给事赴任越州所作,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与不舍之情,同时也暗含了对官场变动的不满和对远方百姓困境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送别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官场的感慨。诗的开篇便通过“远民”和“上恩宽”引入了百姓与权力之间的关系,暗示在官场中,政策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无数人的生计。“一纸除书”则以简洁的方式展现出命运的无常与悲哀,仿佛一纸文书便能改变人生轨迹。

接下来的描写中,作者以“候骑百城”表达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有对行政效率的隐忧。十里壶浆的描写则增添了乡愁的情感,表现了对故土的依恋。

“云山缭绕”一语,诗人用自然景象来映衬自己内心的情感波澜,似在吟唱中释放心中的不平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密诏未从”和“追锋行看日边还”则将情节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命运的追求。整首诗在情感的起伏中展现了深厚的友谊,以及对官场变动的无奈和对百姓命运的关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远民谁布上恩宽:远方的百姓,谁能够施予广泛的恩惠呢?
  • 一纸除书辍近班:一纸降职的通告让我不得不停止行程。
  • 候骑百城瞻使节:候车的骑士在百城之间等待着使者。
  • 壶浆十里过乡关:十里之外,有壶中的饮水在乡关外流淌。
  • 云山缭绕讴吟外:云山环绕着我,吟唱在外。
  • 铃阁从容指顾间:在铃阁中从容地指引方向。
  • 密诏未从疏传请:密诏尚未得到疏通的请求。
  • 追锋行看日边还:追赶着前方的行程,看向那日边的归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命运的变迁比作“除书”,形象生动。
  • 对仗:如“候骑百城”与“壶浆十里”,对称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不舍,以及对官场变幻无常的深刻反思,同时也流露出对百姓生活的关怀与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山: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人心的向往。
  • 壶浆:象征着乡土的温暖与亲切,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
  • 密诏:象征着命运的不可控与复杂的官场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远民”指的是谁?

    • A. 远方的百姓
    • B. 官员
    • C. 诗人自己
    • D. 朋友
  2. “一纸除书”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权力
    • C. 命运的转折
    • D. 友情
  3. 诗中提到的“云山缭绕”表达了什么?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友人的祝福
    • C. 对官场的批判
    • D. 乡愁

答案

  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上官均的《送程给事知越州》与李白的《送友人》均表现了送别的情感,但上官均更注重对官场的感慨与百姓的关怀,而李白则更多表现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未来的期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送程给事知越州》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