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洪昉思稗畦行卷感赠一首兼寄赵秋谷官赞》

时间: 2025-01-19 22:33:19

惆怅江关白发生,断云零雁各凄清。

称心岁月荒唐过,垂老文章忧患成。

礼法世难拘阮籍,穷愁天欲厚虞卿。

纵横捭阖人间世,只此能消万古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惆怅江关白发生,
断云零雁各凄清。
称心岁月荒唐过,
垂老文章忧患成。
礼法世难拘阮籍,
穷愁天欲厚虞卿。
纵横捭阖人间世,
只此能消万古情。

白话文翻译:

在江边,白发苍苍让我感到惆怅,
断断续续的云与孤雁各自显得凄清。
称心如意的岁月在荒唐中流逝,
年老时,写作的忧虑成了烦恼。
礼法的世道难以束缚阮籍的自由,
天意似乎加深了我对虞卿的愁苦。
纵横捭阖的世间事务,
只有这样的情感能消解万古的忧伤。

注释:

  • 惆怅:感到忧伤、失落。
  • 江关:指江边的关口,暗示离别与孤独。
  • 白发生:形容年岁已高,白发苍苍。
  • 断云零雁:形容孤独的景象,云朵断断续续,雁鸟零星。
  • 称心岁月:意指自己认为满意的时光。
  • 阮籍:阮籍是三国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放荡不羁的性格著称。
  • 虞卿:指的是虞美人,是一个典型的古代悲剧人物,常用来表达爱情的忧愁。
  • 纵横捭阖:指处理复杂的事务,形容人际关系的复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寅,字景升,号秋谷,清代诗人,因其诗风清新自然而受到后人推崇。他的作品多关注人生哲学、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织的时代,诗人通过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自我处境的感慨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读洪昉思稗畦行卷感赠一首兼寄赵秋谷官赞》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理想的追求。诗的开头,“惆怅江关白发生”,以“惆怅”二字引出全诗的情感基调,表达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哀愁。接下来的“断云零雁各凄清”,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感。

诗中的“称心岁月荒唐过”体现了对人生的反思,岁月如流,纵使曾经称心如意,最终也难逃人生的荒唐与无常。诗人将自己对生活的忧虑与对文章的追求结合在一起,表明年老后依然不忘创作的理想与责任。

在“礼法世难拘阮籍”一句中,诗人借用阮籍这一历史人物,表达了对自由与精神世界的向往,强调在世俗的束缚下,真正的自由与个性难以得到实现。而“穷愁天欲厚虞卿”则再次回到情感的层面,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对生活困境的愁苦。

最后,诗人通过“纵横捭阖人间世”总结,认为在复杂的人生中,只有情感的真实与深刻才能消解万古的悲伤。这种情感的表达让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光辉,也让读者在感慨中引发对自身处境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惆怅江关白发生:诗人站在江边,感受到岁月无情,白发的出现让他倍感惆怅。
  2. 断云零雁各凄清:孤独的云与零星的雁,象征着他的孤寂与无奈。
  3. 称心岁月荒唐过:曾经的幸福时光已如梦幻般消逝,留下的只是荒唐的现实。
  4. 垂老文章忧患成:随着年龄的增长,写作的忧虑也随之而来。
  5. 礼法世难拘阮籍:提到阮籍,强调个人自由在世俗礼法下的难得与珍贵。
  6. 穷愁天欲厚虞卿:对虞卿的思念与愁苦在天意的加深下愈发明显。
  7. 纵横捭阖人间世:人间的复杂关系,纵使身处其中,也难以理清。
  8. 只此能消万古情:唯有真挚的情感,可以减轻内心的苦楚,超越历史的悲伤。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云、雁)比喻诗人的心境。
  • 对仗:如“称心岁月”和“垂老文章”形成对照,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象征:阮籍与虞卿分别象征个体自由与爱情忧愁。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时间流逝、人生苦短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情感的渴望,反映了在复杂的世俗中对理想与真实自我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江关:象征离别与孤独。
  • 白发生:代表衰老与时间的无情。
  • 断云零雁:传达孤寂与凄凉的情感。
  • 阮籍:象征追求自由的精神。
  • 虞卿:代表无法实现的爱情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阮籍”是谁? A. 一位历史人物
    B. 一种植物
    C. 一种乐器

  2. “惆怅江关白发生”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愁苦
    C. 兴奋

  3. 诗人提到的“礼法”是什么? A. 社会规范
    B. 自然法则
    C. 个人选择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孤独与对理想的追求,但更侧重于豪放与飘逸的情感。
  • 杜甫《春望》:描绘了更为沉重的社会现实,与曹寅的个人情感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曹寅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