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都下二三子失举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01 17:44:01

太学齑盐共苦辛,寒窗笔砚日相亲。

梁王台畔一分袂,扬子江头三换春。

箧里黄金须买酒,鬓边白发解欺人。

穷通得丧谁能定,况是男儿有此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都下二三子失举二首 其二
王令

太学齑盐共苦辛,寒窗笔砚日相亲。
梁王台畔一分袂,扬子江头三换春。
箧里黄金须买酒,鬓边白发解欺人。
穷通得丧谁能定,况是男儿有此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年轻学子在求学路上的艰辛和对人生起伏的感慨。诗中提到太学的艰苦,窗前寒冷的书桌伴随着日夜的奋斗。梁王台旁的离别,和扬子江头的春天更迭,反映了人生的无常。诗人希望用箧中的黄金买酒,借酒消愁,而鬓边的白发也在欺骗着自己。最终,诗人感叹人生的得失成败没有人能决定,尤其作为男子,更应珍惜此生。


注释:

  • 太学:古代最高学府,意指读书之地。
  • 齑盐:指粗糙的食物,象征艰苦的生活。
  • 寒窗:寒冷的书桌,形容读书的艰辛。
  • 梁王台:指古代梁王的台阶,象征离别之地。
  • 扬子江:指长江,象征岁月流逝。
  • 箧里黄金:指金钱,用以买酒,象征对生活的追求。
  • 鬓边白发:比喻年龄增长,人生的沧桑。
  • 穷通得丧:意指人生的起起落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令(?-约1060),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王令的诗作多涉及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

创作背景:

诗作创作于作者对同窗好友的思念之际,表达了对学业艰辛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学业的苦辛和人生的感慨,更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首联通过“太学齑盐共苦辛”点明了学子的艰辛,接着以“寒窗笔砚日相亲”描绘了在求学过程中孤独的奋斗。这种孤独与艰辛在“梁王台畔一分袂”中得到了延续,表现了离别的感伤。而“扬子江头三换春”则暗示时间的无情,春天虽好,却总在更迭之中,人生也如春去春来,难以把握。

后两联则更为深刻,诗人希望以“箧里黄金须买酒”来解忧,说明生活的无奈,以及用酒消愁的无奈。最后一句“穷通得丧谁能定,况是男儿有此身”直指人生的无常和对男子气概的强调,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力感和对生命的珍惜。

整首诗不仅有感于个人的经历,同时也寄托了对年轻学子的寄语和期望,体现了王令的深厚情感与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太学齑盐共苦辛:太学的生活艰苦,象征着学子的苦读。
  2. 寒窗笔砚日相亲:寒冷的书桌和笔砚相伴,表现孤独的学习生活。
  3. 梁王台畔一分袂:离别的地方让人感伤,表明人生的变迁。
  4. 扬子江头三换春:时间的流逝,春天不断更替,象征人生的无常。
  5. 箧里黄金须买酒:用金钱来换取片刻的欢愉,表现对生活的无奈。
  6. 鬓边白发解欺人:白发的出现让人感到岁月的无情。
  7. 穷通得丧谁能定:人生的得失没有人能决定,反映对命运的思考。
  8. 况是男儿有此身:强调男子在生命中的责任与担当。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艰辛的学习与人生的无常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如“鬓边白发”比喻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沧桑。
  • 排比:通过多重意象展示人生的复杂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学业的艰辛与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年轻学子的寄语,告诫他们珍惜眼前的时光,勇敢面对人生的起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太学:象征知识与学业的追求。
  2. 寒窗:象征孤独与奋斗。
  3. 黄金:象征财富与生活的追求。
  4. 白发: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成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寄都下二三子失举二首 其二》是谁写的?

    • A. 李白
    • B. 王令
    • C. 杜甫
  2. “太学齑盐共苦辛”中,“齑盐”指的是什么?

    • A. 美味的食物
    • B. 粗糙的食物
    • C. 书本
  3. “穷通得丧谁能定”的意思是?

    • A. 人生的得失没有人能决定
    • B. 生活是可控的
    • C. 追求财富是重要的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春望》 - 杜甫

诗词对比:

  • 王令的《寄都下二三子失举二首》与杜甫的《登高》
    •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无奈,但王令更关注于学子的奋斗与人生的起伏,而杜甫则更多地描绘了国家的衰落与个人的悲愤。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王令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