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浩渺烟波不可名,我来闲自渥尘缨。
久思沧海收身去,安得长舟破浪行。
天阔水云连黯淡,日闲鸥鹭自飞鸣。
屈平死後渔人尽,後世凭谁论浊清。
白话文翻译:
这片浩渺的烟波难以用言语形容,我闲来无事,随意地沾染了尘世的烦扰。
我曾久想归隐于沧海,远离尘世的纷扰,但又如何能得一只长舟,破浪而行呢?
天边辽阔,水天相连,云雾弥漫,显得格外黯淡,闲暇时鸥鹭自在地飞鸣。
屈原死后,渔人们都已不在,那么后世又凭谁来评说这浑浊与清明呢?
注释:
- 浩渺:形容水面辽阔。
- 渥尘缨:沾染了尘世的烦扰和责任。
- 沧海:指大海,这里象征归隐的理想。
- 屈平:指屈原,战国时期的诗人,以忠诚被困而死。
- 渔人:比喻那些对屈原不理解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令,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著称,善于用简练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江上》创作于王令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之时,反映了他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历史的感叹。
诗歌鉴赏:
《江上》是一首抒情诗,诗人在江边感受到自然的广阔与人生的渺小,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的向往。开篇的“浩渺烟波不可名”描绘了江水的浩大,接着用“闲自渥尘缨”表达了他对尘世的无奈和厌倦。随着思绪的展开,诗人渴望能够乘一叶扁舟,破浪而去,追求心中的理想与自由。
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天水相连的景象,表现出一种闲适与豁达,然而“屈平死後渔人尽”的沉重感又使人反思历史的无情,谁能在历史的长河中论浊清、辨是非。整首诗通过自然的描写,结合屈原的典故,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浩渺烟波不可名”:描绘了江水的浩大,诗人感到渺小。
- “我来闲自渥尘缨”:表达了对世俗烦扰的无奈。
- “久思沧海收身去”:渴望归隐,离开尘世。
- “安得长舟破浪行”:感叹无法实现理想。
- “天阔水云连黯淡”:描绘自然的辽阔与阴郁。
- “日闲鸥鹭自飞鸣”:表现一种自在的生活态度。
- “屈平死後渔人尽”:引出对历史的思考,感叹世人无知。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波涛,表现出其复杂与无奈。
- 拟人:鸥鹭的飞鸣被赋予了人性,表现出一种自在的心态。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对历史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俗的厌倦与无奈。
意象分析:
- 烟波:象征着广阔与无边,代表人生的复杂。
- 长舟:象征着理想与自由。
- 云、日、鸥鹭:代表自然的和谐美好,展现诗人的闲适心境。
- 屈原:历史的象征,表现对忠诚与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浩渺烟波不可名”中的“浩渺”意为: A. 浅薄
B. 广阔
C. 明亮
D. 黯淡 -
“屈平死後渔人尽”的意思是: A. 屈原的忠诚无人理解
B. 渔人都离开了江边
C. 后世无人讨论屈原的故事
D. 屈原的死对渔人没有影响 -
诗中表现诗人向往理想生活的意象是: A. 烟波
B. 长舟
C. 鸥鹭
D. 天际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行香子·树绕村庄》(苏轼):同样描绘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 《静夜思》(李白):表现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江上》 vs.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两者均描绘江湖美景,表达内心情感,但王令更侧重于理想的追求,苏轼则更强调自然与人情的交融。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
- 《王令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