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一叶忽惊秋》

时间: 2025-01-01 12:30:19

一叶忽惊秋。

分付东流。

殷勤为过白苹洲。

洲上小楼帘半卷,应认归舟。

回首恋朋游。

迹去心留。

歌尘萧散梦云收。

惟有尊前曾见月,相伴人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一叶忽惊秋
作者: 贺铸 〔宋代〕

一叶忽惊秋。分付东流。殷勤为过白苹洲。
洲上小楼帘半卷,应认归舟。回首恋朋游。
迹去心留。歌尘萧散梦云收。
惟有尊前曾见月,相伴人愁。

白话文翻译:

这片叶子忽然惊动了秋天,顺流而去。温柔地告别白苹洲。
洲上的小楼窗帘半卷,应该能认出归来的船只。回想起与朋友们的游玩。
虽然足迹已去,心却留恋。歌声已散,梦也收起。
只有在酒杯前曾见的明月,陪伴着我对人世的愁苦。

注释:

  • 一叶:指的是一片落叶,象征秋天的到来。
  • 东流:指水流向东,表示时间的流逝和无情。
  • 白苹洲:白苹洲是一处水域,可能是指诗人游玩过的地方。
  • 小楼帘半卷:指小楼的窗帘卷起,暗示着回归和留恋。
  • 回首恋朋游:回忆与朋友游玩的快乐时光。
  • 歌尘萧散梦云收:歌声消散,梦境收起,暗示着现实的无情与孤独。
  • 惟有尊前曾见月:只有酒杯前见过的明月,象征着孤独的陪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贺铸(约 1052-1126),字承天,号秋水,南宋时期著名词人、诗人,以其婉约的词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贺铸晚年,正值宋朝的动荡时期,诗人心中惆怅,常常感叹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诗歌鉴赏:

《浪淘沙·一叶忽惊秋》通过一片落叶引入秋天的意象,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及人生的短暂。诗中充满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友人的思念,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开篇的“一叶忽惊秋”便抓住了秋天的特征,接下来通过“分付东流”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白苹洲的小楼,半卷的帘子则是对往昔游玩的留恋。诗人回首往事,尽管足迹已去,但心中依然留恋。最后一句中,月亮成为了诗人内心孤独的陪伴,暗示着即使在孤独中也能找到一些慰藉。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次分明,情感上深沉而细腻,展现了贺铸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生活的哲思。诗中对自然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交织,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人的情感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叶忽惊秋:落叶象征秋天的到来,令人感慨时光流逝。
  2. 分付东流:时间像流水一样无情,告别过去。
  3. 殷勤为过白苹洲:温柔地告别白苹洲,回忆与朋友的游玩。
  4. 洲上小楼帘半卷:小楼的窗帘半卷,暗示着对归来的期待。
  5. 应认归舟:归来的船只,也象征着归属和希望。
  6. 回首恋朋游:回忆与朋友的游玩时光,充满留恋。
  7. 迹去心留:虽已离去,但内心仍然挂念。
  8. 歌尘萧散梦云收:过去的快乐已散去,梦也随之消失。
  9. 惟有尊前曾见月:月亮成为孤独的陪伴,象征内心的孤寂与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天的到来比喻为一片落叶的惊动,形象生动。
  • 拟人:将时间和歌声赋予情感,使之更具人性化。
  • 对仗:整首词在结构上较为工整,增添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时光流逝的感悟,表达了对往昔的追忆与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落叶:象征秋天与时光的流逝。
  • 白苹洲:代表着美好的记忆与往事。
  • 月亮:象征孤独与思念,成为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浪淘沙·一叶忽惊秋》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贺铸
    • C. 杜甫
  2. 诗中的“白苹洲”象征什么?

    • A. 未来
    • B. 过去的快乐时光
    • C. 现实生活
  3. 诗中提到的“月亮”代表什么?

    • A. 希望
    • B. 孤独与思念
    • C. 快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贺铸的《浪淘沙·一叶忽惊秋》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现了对往昔的思念,但贺铸的词更倾向于孤独与无奈,而李清照则更显女性柔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