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晚春闲思
—— 陈亮
门巷客来稀,闲居静掩扉。
微风花自落,细雨燕双飞。
向晓披遗帙,迎暄换袷衣。
年年此时节,惆怅送春归。
白话文翻译:
门前小巷里,来访的客人很少,
我闲居在家,静静地关上门扉。
微风轻轻吹来,花瓣自行飘落,
细雨中,燕子成双飞舞。
晨曦时分,我披上未曾收起的书卷,
迎着温暖的阳光,换上轻便的衣服。
年年在这个时节,
我总是惆怅地送走春天的离去。
注释:
字词注释:
- 门巷:指门前的小巷。
- 闲居:指安静地待在家中。
- 静掩扉:安静地关上门扉。
- 微风:轻柔的风。
- 花自落:花瓣自行飘落,表现出自然的流逝。
- 细雨燕双飞:细雨中,燕子成双飞舞。
- 向晓:指黎明时分。
- 披遗帙:披上未收起的书卷。
- 迎暄:迎接温暖的阳光。
- 袷衣:轻便的衣服。
- 年年此时节:每年这个时候。
- 惆怅:一种忧伤的心情。
典故解析:
此诗中涉及的典故并不明显,但“春”作为季节的象征,常常在古诗中被用来代表生命的繁荣与流逝。诗人在此表达了对春天即将结束的惆怅,体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亮(1143—1194),字伯之,号石斋,南宋初期的诗人、词人,曾任官职,晚年隐居,因其诗词作品具有较强的个性和清新的风格而闻名。陈亮在诗词中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晚春时节,诗人身处闲适的环境中,感受到春天的流逝,因而产生了淡淡的惆怅。诗中描绘的宁静场景和细腻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与思考。
诗歌鉴赏:
《晚春闲思》是一首细腻而富有情感的诗作,表现了诗人对春天即将离去的惆怅与对生活的思索。诗的开头“门巷客来稀,闲居静掩扉”通过描绘门前小巷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诗人似乎在这静谧的环境中感受到了一种被遗忘的孤独,而内心的思绪则在寂静中悄然涌动。
接下来的“微风花自落,细雨燕双飞”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微风轻拂,花瓣飘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春天的结束;而双飞的燕子则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形成对比,增强了惆怅的氛围。
“向晓披遗帙,迎暄换袷衣”展现了诗人在晨曦微露时的生活情景,披上书卷,迎接阳光,似乎是在向生活致敬。这里的“衣”也暗示着季节的变化,春天的温暖即将被夏天取代。
最后两句“年年此时节,惆怅送春归”将主题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每年在这个时候,春天的离去都令他感到惆怅,岁月如歌,带走的是生命中美好的瞬间。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内心的情感交织,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离去的惆怅,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门巷客来稀:描绘了一个安静的居住环境,客人稀少,暗示诗人的孤独感。
- 闲居静掩扉:诗人享受宁静的生活,关上门扉,意味着与外界隔绝。
- 微风花自落:自然的流逝,微风轻轻送走花瓣,暗示春天的离去。
- 细雨燕双飞:细雨中燕子成双飞舞,展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向晓披遗帙:晨曦时,诗人披上书卷,象征着对知识的渴望与对生活的热爱。
- 迎暄换袷衣:迎接阳光,换上轻便的衣服,体现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 年年此时节:每年这个时候,时间的流逝是不可避免的。
- 惆怅送春归:最终的惆怅与无奈,春天的离去让人心生不舍。
修辞手法:
- 比喻:微风与花的关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人生的无常。
- 拟人:花自落、燕双飞,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微风花自落,细雨燕双飞”,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珍惜与惆怅,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生活的思考。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生命变化的深刻理解,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门巷:象征着生活的场所与环境。
- 微风:象征着轻松、自在的生活状态。
- 花:象征着春天的美好与短暂。
- 燕子: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书卷:象征着知识与内心的沉淀。
- 袷衣:象征着季节的变化与生活的适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门巷客来稀”意指: A) 客人很多
B) 客人很少
C) 没有客人
D) 客人频繁 -
“年年此时节”表达的情感是: A) 高兴
B) 惆怅
C) 愤怒
D) 期待 -
诗中的“微风花自落”描绘的是: A) 花朵的美丽
B) 时间的流逝
C) 燕子的飞翔
D) 诗人的闲愁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春夜喜雨》——杜甫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 《春望》与《晚春闲思》均反映了对春天的感慨,但前者更着重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怀;后者则更注重个人的情感体验与生活的宁静,表现出一种内心的平和与淡淡的忧伤。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宋诗词鉴赏辞典》
这些书籍将有助于深入了解古诗词的魅力与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