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

时间: 2025-01-04 14:52:29

避暑入林扃,同僧坐竹亭。

鸟飞晴地影,龙挂雨天形。

扫叶铺椰簟,临流注石瓶。

更无尘迹到,日落梦初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避暑
作者: 陈允平 〔宋代〕

避暑入林扃,同僧坐竹亭。
鸟飞晴地影,龙挂雨天形。
扫叶铺椰簟,临流注石瓶。
更无尘迹到,日落梦初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避暑的场景:我和僧侣一起走进树林,坐在竹亭中。阳光明媚,鸟儿在晴空中飞翔,影子在地上投射;而雨天则是龙形的云彩悬挂在空中。我们扫去树叶,铺成椰子席,旁边小溪流淌,水声注入石瓶中。这里没有世俗的尘埃,日落时分,我刚刚从梦中醒来。


注释:

  • 林扃:林中小门,指进入树林的地方。
  • 竹亭:用竹子搭建的亭子,常用于避暑。
  • 鸟飞晴地影:鸟在晴空中飞翔,影子投在地面上。
  • 龙挂雨天形:形容雨天的云层像龙一样悬挂。
  • 椰簟:用椰子叶编织的席子。
  • 临流:靠近流水。
  • 注石瓶:将流水注入石制的瓶子中。
  • 更无尘迹到:没有世俗的痕迹。
  • 梦初醒:刚从梦中醒来。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古典的典故,但其意象和意境与传统文人避暑的情怀相一致,常见于古代诗词中。诗中所描绘的幽静环境与隐逸生活的理想,反映了宋代文人追求清净、远离尘世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允平,宋代诗人,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常以清新淡雅的风格取胜。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诗作应是在夏季炎热时节,诗人选择进入森林避暑,享受自然宁静与清凉。此时的社会环境,文人多追求隐逸的生活,以逃避官场的纷争与世俗的喧嚣。


诗歌鉴赏:

这首《避暑》以清新的意境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的竹亭、鸟影、流水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和谐、宁静的氛围。在炎热的夏季,诗人与僧侣共处于这片清幽的林间,享受着自然的馈赠。诗的前两句通过“入林扃”和“坐竹亭”描绘了避暑的场所,接着用鸟与龙的对比,展现了晴天与雨天的自然变化,形成鲜明的对比。后两句则通过描写环境的细节,如“扫叶铺椰簟”和“临流注石瓶”,进一步营造出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一种超然脱俗的情怀,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避暑入林扃,同僧坐竹亭:诗人和僧侣一起进入树林中,坐在竹制的亭子里避暑,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
  • 鸟飞晴地影,龙挂雨天形:鸟在晴空中飞翔,影子落在地面,而雨天的云彩像龙一样悬挂,展现了自然的变化。
  • 扫叶铺椰簟,临流注石瓶:扫去树叶,铺上椰子席,旁边有流水流过,水声注入石瓶中,表现出诗人精致的生活情趣。
  • 更无尘迹到,日落梦初醒:这里没有世俗的痕迹,随着日落,诗人刚从梦中醒来,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雨天的云形比作龙,增强了自然景象的生动性。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清闲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古代文人追求隐逸、远离尘世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亭:代表清凉与自然,象征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 鸟影:象征自由与灵动,表现自然的生机。
  • 龙形云:象征变化与神秘,展现天空的壮丽。
  • 流水:象征时间与生命,表现诗人对自然流动的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避暑地点是什么? a) 山顶
    b) 森林中的竹亭
    c) 河边的石头

  2. 诗中“鸟飞晴地影”描述的是哪个场景? a) 晴天的鸟儿飞翔
    b) 雨天的云彩
    c) 夕阳的余晖

  3. 诗的最后一句“日落梦初醒”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宁静与清醒
    c) 忧伤

答案

  1. b) 森林中的竹亭
  2. a) 晴天的鸟儿飞翔
  3. b) 宁静与清醒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夏日绝句》——李清照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夏日绝句》:同样表达了对夏日的感受,李清照在诗中通过描写周围景物展现了对生活的感悟,意境上与《避暑》相近。
  • 《静夜思》: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在表达个人情感时也使用了自然意象,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文观止》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