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丑偶成》

时间: 2025-01-04 07:50:46

燕山形势地,从古是京师。

宇宙人俱换,山川影不移。

马谙朝北路,梅报向南枝。

腊尽春来候,荣枯各有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燕山形势地,从古是京师。
宇宙人俱换,山川影不移。
马谙朝北路,梅报向南枝。
腊尽春来候,荣枯各有时。

白话文翻译:

燕山的地形,自古以来就是京城的屏障。
整个宇宙中的人们都在变化,但山川的影子却没有改变。
马儿熟悉北方的道路,梅花则向南方的枝头报告春天的到来。
腊月结束,春天来临时,万物的兴衰各有其时。

注释:

  • 燕山:指燕山山脉,古时京城的屏障。
  • 京师:指古代的都城,即北京。
  • 宇宙人俱换:指人世间的变化,人生百态。
  • 荣枯各有时:指植物的生长与枯萎都有其规律和季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柴元彪,字元奎,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以其平易近人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常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历史背景复杂,国家经历了多次战争与变革。诗人通过描写燕山的自然景象,表达对时光流逝与人事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丁丑偶成》通过描绘燕山的地理形势和自然景观,展现了人事的变化与不变的自然规律。首句“燕山形势地,从古是京师。”开篇即点明了地理背景,暗示了历史的深厚与文化的积淀。接下来的“宇宙人俱换,山川影不移。”则对比了人类的变迁与自然的恒常,表达出一种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马谙朝北路,梅报向南枝。”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形象地展现了季节的更替和生命的延续。马儿熟悉北方的道路,象征着人们对生存环境的适应,而梅花向南的生长则传达了春天的希望和新的生命力。

最后一句“腊尽春来候,荣枯各有时。”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强调了自然的规律与生命的周期,令人感受到一种哲学的思考:万物有时,荣枯有序。整首诗在言简意赅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与自然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燕山形势地,从古是京师。

    • 介绍燕山的地形与历史重要性,强调其作为京城的屏障。
  2. 宇宙人俱换,山川影不移。

    • 对比人事的变化与自然的恒常,传达出对历史的感慨。
  3. 马谙朝北路,梅报向南枝。

    • 描述生命的适应与季节的变化,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4. 腊尽春来候,荣枯各有时。

    • 强调自然规律与生命的周期,体现出哲理的深度。

修辞手法:

  • 对比:人事与自然的对比,形成鲜明的对照。
  • 象征:马与梅花象征着生命的适应与希望。
  • 排比:通过排比句式增强了诗意和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自然规律与人事变迁之间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及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和哲理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燕山:象征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积淀。
  • 梅花:象征着春天的希望与生命的延续。
  • :象征着人们的生存方式与生活的道路。
  • 荣枯: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自然的规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燕山”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座山脉
    C. 一个人物

  2. “宇宙人俱换”意指什么? A. 人生变化
    B. 自然不变
    C. 时间流逝

  3. 诗的最后一句“荣枯各有时”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A. 一切都没有规律
    B. 生命有周期
    C. 只有春天存在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同样蕴含对时间流逝的思考。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自然景色与哲理思考。

诗词对比:

  • 《登高》(杜甫):同样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对人生的感悟。
  • 《春望》(杜甫):对春天的描绘与对生活的思考,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宋诗人研究》